读懂广州 | 清澈山溪汇成河,碧水蜿蜒风物多

2024-01-17 15:02

在广州北部秀美迤逦、绿树森森的自然山林之间,一条静谧蜿蜒的河流徐徐流淌——流溪河,广州的母亲河,也是唯一全流域位于广州境内的水源地,发源于从化山溪,汇入珠江,流向滔滔大海。这条河,千百年来如一条清丽的纽带联结滋养着广州城,是广州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地和生态屏障。流域数以千万的居民,都从这条河收获了太多。

流溪河位于广州市辖区北部,全长157.04公里,流域面积达到2290平方公里。流溪河干流发源于从化吕田镇海拔1085米的桂峰山,始称吕田水,流向自东北向西南,与支流玉溪水汇合后方称流溪河。

从化太平木棉龟咀

▲从化太平木棉龟咀

流溪河流经从化区的良口镇、温泉镇、吕田镇、鳌头镇、太平镇、街口街道、城郊街道、江埔街道;花都区的花东镇、花山镇;黄埔区的九龙镇;白云区的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石门街道、白云湖街道、均禾街道、永平街道、嘉禾街道、同和街道、鹤龙街道等,在南岗口与白坭河汇合后流入广州珠江西航道。

源起从化吕田桂峰山 流域形如一片芭蕉叶

从空中俯瞰,流溪河流域地理空间形如一片芭蕉叶,自东北向西南分布。“叶端”为吕田水、玉溪水源头区,“叶根”为南岗口与白坭河合流段。

流溪河从何处出发,奔流千年,润泽一方?根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珠江志》记载:“流溪河发源于从化吕田桂峰顶。”2005年冬,省市有关水利专家到从化吕田踏勘流溪河源头,在桂峰山下名叫“墩坑”(又名“丁坑”)的地方,正是“桂峰顶”的山麓,巨石下的泉水是桂峰山无数泉水中的一股,于此为流溪河源头刻石立碑。华南师大教授、地理学家陈敬堂和中山大学教授、地理学家司徒尚纪教授,以一句诗为“流溪源”的标志点一锤定音:“流溪河源何处寻,从化吕田桂峰村。”

流溪河源头

▲流溪河源头

沿着大广高速向东北行,记者从广州市区来到100多公里外的吕田镇桂峰村。在村边,一条蜿蜒而上的小道通往桂峰山山腰。一条蜿蜒溪流从道旁流过,河道浅窄,水清见底。沿溪行,水声渐强,再穿过夹道的茂密草丛,流溪河的桂峰源头顿时跃然眼前。只见一块巨石立于浅水潭中,上刻着几个朱红大字:“流溪河源头”。奔流的山溪水在巨石旁飞溅而下,水响不绝于耳——很难想象,流溪河那广达两千多平方公里的流域,就源自于这股灵动的山溪。记者不禁捧起源头溪水一尝:“好甜!”当地山民告诉记者,每年七夕凌晨头遍鸡啼后,桂峰村民都会到源头打水储藏,倒进瓦罐密封。这里的源头水存放两三年都不腐,还能解暑排毒,被称为“七夕水”。

桂峰山地处广府、客家文化圈交融处,好山好水酿美酒,年复一年,桂峰人坚持用桂峰山泉水、荔枝柴明火燃烧和老师傅传下来的古法酿制美酒,吕田头酒也已成为广府、客家文化融合的一个符号。

考古遗址星罗棋布 岭南文化重要源头

2003年,一位画家在吕田镇狮象山写生时发现“可疑”陶片,经考古专家详细研究鉴定,这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随后的考古试掘发现,狮象岩遗址是广州当时已知年代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出土了一批灰坑、墓葬、柱洞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等遗物,表明早在五千多年前,便有古人类生活在流溪河两岸。

狮象岩遗址

▲狮象岩遗址

十年后,考古专家又在从化流溪河流域发现另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横岭遗址。如今,广州首个考古基地,即横岭考古基地也落户流溪河畔。

“广州所在地从前是巨大的海湾,从距今五六千年前起,随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泥沙淤积,珠江三角洲逐步形成。先民们逐水而居,生活在河谷两旁岗地丘陵等地。位于广州北部的从化流溪河区域,是粤北山地和珠三角平原交汇地,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时期的一个主要的文化流动之地。珠三角与南岭以北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水路来往。它与粤北乃至石峡文化的交流,也主要通过从化一带。”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说。

从化是粤北文化进入珠三角的“桥头堡”。流溪河流域是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先秦遗址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是探索岭南文化的重要源头。近年的一次流溪河流域文物资源考古调查中,发掘的文物里有一件战国晚期至南越国初期的陶牛,这件陶牛两眼有神、栩栩如生,牛鼻子上还精巧地穿了一个孔,专家解读,这或者表示当时的“广州人”已能驾驭牛来耕作了。

拓宽航道河面变宽 依水而居古渡口繁荣

仔细看从化地图,会发现有不少以水为名的村庄,比如溪头村、江头村、江村、热水村、水埔村、水南村……流溪河流域几乎覆盖整个从化,人们傍水而居,自小喝着、用着流溪河的水长大,遂以水为名,感念流溪河的馈赠。

孩子们快乐地戏水。

▲孩子们快乐地戏水。

“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趁圩卖……”良口镇溪头村流传至今的童谣非本地人所作,得益于当年老广州城与从化之间水运发达,童谣便“乘船”一路北上。老人模糊的记忆中,当年流溪河上的荔枝商贩,就是乘竹筏从深山驶到良口镇,再乘船从沿岸的渡口码头来到广州城区;在没有电商和冷链物流的时代,流溪河清凉的水,装在陶瓦罐里就是“冰柜”,确保荔枝“一路顺风”。现在还能看到的麻村渡口、龟咀渡口、鱼梁尾渡口等就是以前渡船来往的码头。

据史料记载,从化的古渡口在宋朝已经出现,彼时也已颇具规模。到了明朝则更加繁盛,形成了墟市,十分热闹。流溪河在明朝时还只是一条几米宽的小河。地方志记载:“康熙年间从化出了一名朝廷大员,回乡省亲时流溪河两岸的竹林挡住了船队,于是大员下令砍去竹林、清出航道后,才使流溪河河面变得越来越宽、水位也跟着加深。当年,四五十吨的大船从广州老城出发,船只往北可到达从化良口,水路航运也成了从化当时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河面船只最多时达到500多艘。”

如今,在龟咀古码头后面,仍保留着十分完整的墟市旧貌。古墟建筑多为骑楼式,从义兴隆、谢友隆、穗丰兴、均益隆,一直到烟酒第一经销店、木棉村经济联社,每一个商号背后,都是一段兴衰迭起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流溪河上游筑坝建水库,流溪河上建起了一座座大桥,古渡口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古村处处氤氲书香 数十“非遗”为河增色

江河孕育人类文明。这块北回归线穿过的土地,因流溪河的“穿针引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流溪河沿线两侧具有众多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村镇保护区,宋代的梁氏祖墓、黄氏祖墓,明代的五岳殿,近代的吕田革命烈士纪念碑,木棉古村、龟咀古渡、花东镇历史文化古迹等,记载着流溪河沿岸千百年的历史变迁。

中山纪念堂有一棵300多岁的“木棉王”,是广州人的骄傲。而在距此80多公里外的一条古村落中央,也生长着两棵年代久远的木棉王,村民为“先有木棉还是先有村庄”争论了五六百年,甚至村名也由此而来。记者站在木棉古村外,远远地就感受到它的书香气息。永宽书室、宝珊书舍、文植公书舍、致堂书舍、永坚书室……在其他古村落中,很少能见到这一步一书斋的景象。在村南的谢廷钧“进士第”,仍能想象当年门楣的光耀;书室和民居被九条古巷蜿蜒连接,民居、池塘、书舍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片开阔平坦的土地上。漫步在这书香门第中,感觉连呼吸都应该轻一点,怕惊扰了旧时光中的琅琅书声。

大江埔古建筑群

▲大江埔古建筑群

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时,在从化流溪河流域发现了多个古村落群,包括钱岗广裕祠及古村落、屈洞防御使钟公祠、木棉五岳庙古村落、钟楼古村落等。这些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朝的古村落,结构已经很完整,不仅有较完整的水系,还有村墙,有炮楼和防御设施仍然保存完好的建筑群,有不设寻常窗户、只有天窗的“船屋”……其中最著名的钱岗古村落,当时已建有大小屋舍千余间,还有更楼、书院,东西南北甚至还各有一个古门楼。钱岗古村里的广裕祠,被建筑专家认为是“岭南地区古祠堂建筑的一把断代标尺”。

清澈的流溪河水翻动着这幅厚重的历史长卷,因多元文化的长久汇聚而富饶灵动。从化掷彩门、水族舞等30多项民俗被载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为这幅“流溪上河图”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见证了从化成为岭南文化重要发祥地的过程。

梅林飞雪暗香浮动 森林公园漫山锦绣

流溪河是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所在地从化有“中国温泉之都”之美称。上游的从化荔枝,下游的火龙果林,乡间农庄的特色美食,还有流域内各具风采的从化特色小镇,尤其是坐拥被誉为“岭南第一泉”的从化温泉旅游度假区,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游览流溪河,可同时享受文化与美食的双重盛宴,陈毅元帅曾五游流溪河而不厌,并赋诗赞曰:“评比岭南风物,景色此间多”。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流溪河滋养林木,方圆内林深叶茂、重峦叠嶂,山水交映,沿岸多个国家、省、市森林公园,为市民提供了多处休闲养生的天然大氧吧,也是亚热带植物物种的“科普教科书”。

每年元旦前后,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迎来梅花“三弄”的赏花期。3000多亩梅花盛放、暗香浮动,洁白的梅花令漫山如雪,美不胜收,宛如人间仙境,故得“流溪香雪”美誉。

“流溪香雪”

▲“流溪香雪”

坐落于流溪河上游的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8932公顷,约为白云山风景区的四倍,是我国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数百山峰绵延于此,与其说这儿像一个公园,不如说更像是风光天然的郊野,春有百花吐艳,夏有“银流泻玉珠”,秋有枫叶似火,冬有“流溪香雪”。碧绿清透的流溪河水库像璀璨的宝石一般,总库容3.25亿立方米,是广州市重要的备用饮用水源之一,被誉为北回归线的“绿色明珠”。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栈道旁边的山上有时还能看到国家级保护动物白鹇,那是一种美丽的白色禽类,尾羽修长。除了珍稀的禽类,公园还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桫椤等国家级保护植物。

花开流溪

▲花开流溪

流溪河中游的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级森林群落、堪称全国一绝的天然禾雀花群落以及广东天然分布最大红花荷林群落。

下游帽峰山森林公园坐落在白云区太和镇、良田镇交界处。朝暮雨后,山峰隐现于云雾之间,宛若戴上一顶雪白的大帽子,故名帽峰山。

一次观察地形的飞行 令“热水塘”变“从化温泉”

顺流溪河而下约莫75公里处,广从断裂带让地下的热水涌出地面,早在明崇祯年间编修的《从化县志》中便有“汤泉”的记载。世界上仅有两处珍稀含氡苏打温泉,流溪河温泉便是其中之一。“这里的温泉远近驰名,每至良辰,中西士女往游者不知凡几,致从化温泉无论冷热天时,泉水常温暖可爱,经无数化学家化验证明,泉水含有硫镁等质,沐浴最宜,有宜卫生,于皮肾保健尤有特效……”这是1937年6月一期《中山日报》上刊登的一则营销流溪河温泉的广告。早在80多年前,去从化泡温泉已成为广州有闲人群的一大爱好,乍暖还寒之时,在温泉边的热沙里埋几个生鸡蛋,“泳罢蛋熟,就地而食”,别有一番风味。

1933年,西南民用航空公司经理刘沛泉在一次观察地形的飞行中,发现了一处瀑布。他邀请好友名律师陈大年及医药界知名人士梁培基共同探索,发现了一处“热水塘”,令从化温泉的大名得以走出深山,进而享誉全国乃至世界。这处泉眼所处地带古时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原名“青龙头”。村落旁有九处温泉泉眼自然涌出,其大者积水成塘。他们三人在泉眼边立起了一块刻着“温泉”二字的石碑作为开荒标志,从温泉区取得水样后,经实验室化验,发现有治疗风湿、健体强身之效。于是,他们在报上登广告,又到处开宣讲会,还邀请名教授、中小学教师、医生、律师以及学生和群众团体到温泉实地游览;成立“从化温泉促进会”,一年缴上十几个银圆的年费,就可以享受免费交通和住宿。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从化温泉名声大噪。

从化温泉镇

▲从化温泉镇

新中国成立后,从化温泉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中国南方最有名的度假胜地之一,正所谓“北有北戴河,南有温泉宾馆”。在广东温泉宾馆大门口,一块两三米高、一米宽的汉白玉石上,刻着几个苍劲大字“岭南第一温泉”。宾馆里苍松参天,流水潺潺,精致园林、岭南建筑,分列其中,可谓一步一景,目不暇接。“仅松园一号就留下过许多伟人的足迹。”有关负责人带记者来到青瓦白壁、大气典雅的松园一号别墅,外墙一面金色牌匾上记录着三十多位到访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及知名人士。关山月大师在此创作《咏梅意图》时颇有孩童般的顽皮,他画完后每次到访都会再添上一笔,前后添了8笔;黎雄才大师的《山快马加鞭》,用国画技艺画出了极丰富的立体感,会在不同灯光之下呈现出春、夏、秋、冬四种景象;李可染大师的巨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落款的“翠溪宾舍”被用来为温泉宾馆的艺术馆取名;作家杨朔那篇脍炙人口的《荔枝蜜》,也是在温泉宾馆里创作的。《闪闪的红星》《青春万岁》都曾在这里取景,《庐山恋》里中国电影石破天惊的第一吻,就是在前面的翠溪大楼拍摄。

从化荔枝名扬天下 广州“粮仓”蔬果飘香

流溪河流经的区域多山、多林、多温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物产品质优良,不仅荔枝色味双佳,三华李、砂糖桔、高山番薯也驰名中外。

世界上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坐落在从化太平镇太平村。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标志塔,阳光从塔顶直射塔底,形成“立竿不见影”的天文景观。每年这时候,漫山遍野都是荔枝红。这些荔枝比其他地方晚熟一两个月,因而积累更多糖分、味道更加甘甜。太平镇木棉村内有着一棵“荔枝皇”,这棵荔枝树已有约470年的历史,盛年时期树高超过四层楼,树干要八九个人才能抱住,2004年获得吉尼斯之最证书。这棵“荔枝皇”在1976年产了3吨荔枝,为这棵树的年产量之最。当时整个生产队的人爬着梯子上去摘,整整摘了一天都没摘完。

从化荔枝

▲从化荔枝

上世纪60年代,作家杨朔以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荔枝蜜》,让从化荔枝和荔枝蜜名扬天下。文中提及一位被称为“老梁”的养蜂师傅,曾带着文中的主人公参观“养蜂大厦”。如今,“养蜂大厦”已成了温泉镇的地标性建筑,钱岗糯米糍果色如玉、肉厚嫩滑;江埔白田岗水厅桂味果色鲜明、带桂花香……从化数得上名字来的荔枝品种就有39种。去年5月,一颗亮相在2023广东荔枝丝路行活动上的井岗红糯是去年6月摘下的,通过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一年后风味和颜色都保存完好。

蜜蜂在荔枝花上采蜜。

▲蜜蜂在荔枝花上采蜜。

同时,荔枝蜜也走出了流溪河,远销海外。许多尝过荔枝蜜的买家慕名来到从化,主人公老梁的后人谭东山根据游客需求开发出水果蜜饯、蜂蜜化妆品等多条生产线,让当年“游客带蜜走”的小生意如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温泉镇荔枝种植户梁先生说,自己每年种荔枝可增收三四万元,此外还有冬蜜的收入。“流溪河一年四季都能带来财富,真是有山有水又有财!”

新中国成立后,上游流溪河水库与汾田水下游黄龙带水库建成,为从化、花都、白云等地的农田提供了灌溉水源,也让下游地区免受洪水威胁。为更好地利用流溪河的水能,政府在吕田镇小杉村河段建立了广州蓄能水电站,是广东电网调频电厂的主力之一。建成的水利设施使流溪河发挥了更大的效用,岸边的农田因此不再遭受洪涝灾害,远水区农田的灌溉难题也顺利解决,2022年,从化水稻种植面积达21.51万亩,经济作物种植达119种,成为了享誉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流溪河一方水土的精华馈赠,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共同守护“母亲河” 流溪河有了新“头衔”

上世纪90年代,流溪河是广州最好的饮用水源地,西部江村水厂、西村水厂都从流溪河取水,两厂生产的自来水占当时全市自来水生产量的一半以上。随着城市发展,为了进一步保护“母亲河”,近年来,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制定实施《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深入开展流溪河流域治理保护工作。

“上游环境好,下游才有钱赚。”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退休工人李焕明告诉记者,他是一个“守三代”。他的祖父、父亲乃至他本人,都是守护这片森林的人。如今,李焕明虽已退休,依然背着竹篓上山捡垃圾送到集中站。

白鹭成群结队地休憩。

▲白鹭成群结队地休憩。

“我想保护她。”广州流溪河巡查保护大队白云段黄继攀说。在全面落实河长领治的基础上,流溪河流域还设置了巡查保护大队,针对流域内水环境整治、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进行全方位呵护巡查,队员们数年如一日用脚步丈量流溪河的长度,用真心印证流溪河情。“每天开着巡逻车在河边巡逻,亲眼见证生态环境逐渐变好。”黄继攀说。

截至2023年4月,流溪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流域内4个国省考断面全面达标并达到Ⅱ类水质,89条一级支流氨氮污染物排放总量和2016年底相比消减达90%以上。同时,流溪河流域已建成碧道226公里。如今,流溪河有了新“头衔”——全国美丽河湖。2023年10月,流溪河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二批名单。

流溪河上游的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天蓝水绿、白鹭成群,沿河而下,流溪河与村庄城镇相互交融,农田果林、古村古镇阡陌纵横。流溪河早已如沿河居民心中的挚亲,每天在家门口欣赏河道风光,来回于跨河而建的大桥,与流溪河一道迎日出送日落,滨江公园、文化广场,沿河而建的休闲场所,更是与流溪河亲密接触的好去处,人水和谐的生态碧道满载着居民们的欢声笑语。

文旅体育“比翼齐飞” 美丽乡村远近闻名

流溪河边的广州人,已逐渐找到了流溪流域发展的金山银山。在流溪河的源头——桂峰山下的桂峰村,每年秋冬,红柿遍野,吸引了许多珠三角地区的游客和摄影发烧友慕名前来,使桂峰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阿婆六村海拔650米,是广州最高的村落,吸引天文爱好者们驱车前往、支起帐篷。天气好时,夜晚用肉眼就能看到漫天繁星。良口镇溪头村,土屋石屋错落村隅,福田里、金紫里、济阳里,数百年的历史建筑群随处可见;南平村600年的历史积淀,留下“一门三进士、四代九乡贤”的历史佳话,形成“山壮、泉清、林古、溪美、石奇”的一方静修胜境……每到周末,前往美丽乡村的道路排起了长长的“车龙”,当地的特产水果、果酒、桂峰酿豆腐、吕田焖大肉、水库大鱼头、泥焗走地鸡、香叶乌鬃鹅等特色美食供不应求。

米埗小镇观光列车

▲米埗小镇观光列车

2023年元旦假期,流溪河良口镇风暴电音节,共吸引5万名群众同时在现场享受电音视听盛宴。一个多月前,“2023广东从化一百越野赛”火热开跑。“没想到广州这种大城市也有这么好的户外条件。”五十公里组别选手苏莹说。一路跑一路看风景,选手们奔跑在鸭洞河徒步道,奔跑在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和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欣赏山野美景,感受鸟语花香的赛道体验。流溪河水域宽广,为水上运动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广东省户外运动水上示范基地”揭牌后,龙舟、皮划艇、溯溪、漂流、桨板运动等水上休闲娱乐运动与水经济的发展迎来重要机遇。

青山绿水是“文旅+体育”的天然舞台,与流溪河亲密接触,一条河一方人一座城的故事,仍在继续。

“从化五道菜”

流溪大鱼头:


流溪河水清质纯,鱼也特别鲜美,大鱼头更是上品。郭沫若曾赋诗:“平生无此乐,饱吃大鱼头”,可见鱼头味道之美。

泥焗走地鸡:

源于“乞丐鸡”(粤语“乞衣鸡”),把鸡糊上泥巴用芋头叶包好放入火中烤制。

香叶乌鬃鹅:


用鸡心黄皮叶、山桂叶为香料,配以蒜蓉、料酒,以大瓦罐文火煲。

吕田炆大肉:

选用上好的五花腩,用瓦锅煮水先将部分油脂去掉、捞起晾干。慢火蒸肉,把流出的油脂去掉,用豆角干垫底再蒸。香叶和老抽调味,肉色带红,香气四溢。

桂峰酿豆腐:


选用栽种自桂峰山下的黄豆和流溪河源头之水,使用传统石磨磨制而成的豆腐,入口绵滑。

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