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480寺,诗人入蜀咏叹多

2024-01-17 15:05

魏晋南北朝,中原地区战争频繁,四川盆地成了中原人士庇护的理想地,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大批文人、画家、僧侣入蜀,再加上唐玄宗、唐僖宗入蜀后对佛教大力支持,寺庙大量修建。据《全唐诗》、《全唐文》、《唐会要》、《蜀中名胜记》、《宋高僧传》以及地方志辑录,巴蜀地区有佛寺354所,仅成都府就有武担寺、净众寺等47所。

很多寺院地理位置特殊,拥有便利的交通,成为诗人入蜀“打卡”的第一站。他们登临佛寺,或游览集会,在觥筹交错之间倾吐内心情感,松林清风、梵音钟声之间分享当下所思;或旅居寄宿,在幽静的禅景之中感叹漂泊的惆怅,灯下煮茗疗养生息;或送别酬唱,在寺庙设宴饯别友人……寺庙空间逐渐从宗教扩大到文学、教育、艺术、住宿、慈善等功能,成为文人墨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仅唐朝,入蜀诗人26人留下的与蜀地寺庙有关的诗歌就达100多首。

武担寺位于成都西北武担山上,其间广岫长林,松柏苍苍。早在唐初,已是成都的名寺,王勃《晚秋游武担山寺序》云:“冈峦隐隐,化为闍崛之峰;松柏苍苍,即入祗园之树。引星垣于沓障,下布金沙;栖日观于长崖,傍临石镜。瑶台玉甃,尚控霞宫;宝剎香坛,犹芬仙阙。”诗人眼中,武担寺在峰峦松柏之间、云霞之端,傍晚可观夕阳落于悬崖,晚上可观星辰布满山顶,美不胜收。总章二年(669年)五月,王勃由长安入蜀,除了游武担寺,他还去了金堂三觉寺,写有《游梵宇三觉寺》:“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三觉寺位于金堂北三觉山(又称栖贤山),始建于隋唐。

“初唐四杰”的另一位代表,卢照邻也曾游览过武担寺,并作诗《石镜寺》。

在入蜀诗人中,游览寺院最多的非杜甫莫属。在蜀地期间,杜甫每到一地或独自出行,或与好友结伴游寺院。在通泉县惠普寺(今射洪县柳树镇通泉坝),曾观寺中画壁遗迹,作《观薛稷少保书画壁》。据统计,杜甫游览过的蜀中寺院有:通泉县惠普寺(今射洪县)、梓州郪县牛头寺、兜率寺、慧义寺(今三台县)、蜀州新津县四安寺、修觉寺(今新津区)、果州龟山寺(今南充市)等。在梓州期间,他曾多次游览牛头寺,“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在兜率寺他写有“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并夸赞“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春游慧义寺后,诗圣留下“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的畅快诗句。寺庙幽雅的环境,浓厚的文化底蕴,令杜甫在游览过程中内心平静,甚至是充满欢喜,诗歌整体呈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

位于成都金堂县的三学山寺则因为“圣灯朝佛”活动,吸引了不少诗人。

晚唐诗人郑谷曾经三次入蜀,在蜀中羁旅多年,非常热衷于游览寺院,作诗10首,其中在净众寺向高僧讨教佛法就有诗5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