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建医学院如远水救近火,扩容两大较合算

2024-01-19 12:55

香港科技大学正争取成立本地第3间医学院,培训更多医生,应对医护人手不足和日益严峻的人口老化问题。然而,第3间医学院由筹办到真正培训出首批医生,随时是十年后的事,实属远水不足以救近火,政府在审视科大提出的方案,相信会考虑不同因素,包括公共财政资源、现有两大医学院是否有空间增加医科生学额等,若认为现有设施增学额更具成本效益,毋须舍近图远。

香港长期面对医护人手短缺,2021年每千人口仅有2.1名医生,远低于新加坡(2.5名)、英国(3名)和澳洲(3.8名)。再加上公私营医疗服务失衡,45%医生在公院任职,却照顾了全港90%住院病人,以致每逢流感季高峰期和长假期时,病人逼爆公院急症室。随着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市民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殷切。

港府近年终克服阻力,修例允许输入海外培训医生,而港大和中大医学院亦不断增加医科生学额,缓解医生荒。故科大有意设立医学院,意味本地医生供应将进一步增加,对病人来说确实是好事。

政府财困增拨资源有难度

不过,成立本地第3间医学院始终是远水,因由科大提出申请,到教资会拨款、觅地兴建新教学大楼、医学位课程设计、认证和评审,均需时落实。即使科大乐观地打算可在两、三年后开班,首阶段每年录取50名医科生,未来目标是每年招收200名医科生,但要真正培训出第一批本科毕业生,至少是8至10年后的事,未必能解决当前公营医院人手短缺问题。

虽说增设第三间医学院是大部分公众的愿望,但政府在审视时却要考虑很多因素。首先,成立新医学院是一项涉及庞大教学资源的投资,包括扩建或增建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室、解剖室、聘请教授、寻求医院为医科生提供实习场所。当前港府面对严重财赤,须开源节流,但开征新税或加税肯定面对很大阻力,此路行不通,惟有朝节流方向埋手,在审慎理财的大原则下,是否有足够财政资源调拨给科大成立第3间医学院顿成疑问。

港府在审批时也会评估新医学院成立,会否影响现有两大医学院的运作。毕竟全球均面对医护人手短缺,世卫组织估计空缺多达430万个,假如科大获准成立第3间医学院,便需要招聘大批教授授课,相信会向两大医学院教授或海外人才招手,随时引发一场互抢人才大战,造成恶性竞争,是港府最不愿意见到。

当局同时也会检视现有两大医学院的资源是否有扩容能力。事实上,两大医学院早在几年前已为扩容做好准备,除了扩建或增建教学大楼,中大医学院更是每年向海外招聘人才,并着力培育年轻教授,迄今已训练了逾20名教授,而港大医学院亦增聘了35名教授,在软硬件上均已准备就绪,可在短时间内一起将每年医科生学额由现时的295个增至400个。这意味两大医学院仍有空间随时大幅扩容,而且还可一步到位,每年增多210名医科生,达到科大的终极目标,所投入的资源较少,却更具成本效益。

输入海外医生已初见成效

此外,港府引入海外受训医生的措施已初见成效,医管局已发出160份聘书,当中120人已签约,再加上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缓解医护人手压力。随着相关措施继续推进,相信情况会进一步有所改善。

面对财赤严峻,政府在审视成立第3间医学院时更须审慎认真研究,短期若能有现成方法缓解问题,不妨先采用,待财政状况好转,再检视实际情况才作最后决定也不迟。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