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硕士博士满天飞,就业形势严峻

2024-02-18 15:51

当今社会,文凭学历重要吗?是,但非常重要吗?未必。高学历能带来的如社交圈层、见识和发展机遇,确实是低学历者无法拥有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分工越来越细,某些人辛辛苦苦学到的技能,在社会上一筹莫展;相反,泥工瓦工木工,貌似低人一等,却能大展身手。

不管舆论认为学历重要还是不重要,绝大部分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人或者说过来人,都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应该刻苦读书,争取拿到较高的学历。在学校里,掌握知识和技能,投身社会之后才能更快学习其他知识,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学历高的人能做学历低的工作,而学历低的人无法应对需要高学历的工作。

四年前,中国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合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近年来,中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2019年博士生招生规模首次超过10万;到2022年,博士生招生13.9万人,三年间扩招32%。

从前,一个本科生毕业后,可以顺利找到工作;如今,硕士博士满天飞,用人单位却怨声载道。如何在扩大博士生招生规模的同时,保障博士培养质量,是下一步必须直面的问题。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7.52万人,只有不到40%能去高校和科研机构就业,超过20%的博士毕业生去企业就业。剩下的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在大中城市的就业市场,研究生更是泛滥,在企业看来,这些人“不过如此”。放在以前,硕士、博士是稀有人才,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可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后,学生数量激增,再加上没有了严格的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分和限制,这一群体也从高学历的代表变成了鱼目混珠的大池子,导致本科学历越来越不值钱,为了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门槛,就算对研究生没有兴趣的学生,也不得不加入考研的竞争当中。

毋庸置疑,发展博士教育,必须坚持“分类原则”,即要把博士分为学术型博士和专业型博士,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模式,不能都按学术型博士培养。这一方面需要社会转变对博士研究生的看法;另一方面,要求高校要根据博士教育的不同类型,加强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探索不同的博士教育评价体系。

在中国,在博士招生规模每年超过10万、在学博士规模超过60万的博士教育新时期,必须形成不同类型博士的明确培养定位。要破除“高学历人才=学术人才”的迷思,强化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实践性,建设“理论+实践”双导师队伍,推进产教融合,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可见,中国大学无序扩招的后遗症,正在逐步影响到了研究生群体。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的人数也已经远超本科生,且是本科生的两倍多。当前,研究生的人数比本科生多,不仅让资源竞争更加激烈,还会无形之中加重本科生的就业困难。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