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崇文重教,才子辈出医者留名

2024-02-22 10:26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在广州黄埔港,三个20岁左右的男子登船踏上海外求学之旅。三人中,年龄最小的叫做容闳,后来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留学生之父;年纪最大的叫做黄胜,他与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报学家王韬合资筹建中华印务局;另外一人叫做黄宽,他是中国第一位留英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

黄宽。

▲黄宽。东岸村供图

如今,在位于珠海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场上,黄宽的雕像高高矗立,纪念着这位中国西医事业的奠基者和前任院长。顺着黄宽雕像的目光看去,不远处,是他的家乡东岸村,那裹绿树葱茏,繁花似锦。

“东岸”的名字始见于明嘉靖《香山县志》,唐宋年间,村地处金星水道岸边、南山脚下的东北面,故称“东岸”。从明清两代开始,东岸村已经是“唐家湾第一长寿村”。根据《香山县志》记载,明清年间,唐家湾地区百岁以上的老人有17人,其中最长寿的是明代东岸村人黄斗南,享年104岁,全镇九旬以上的老者176人,其中东岸村就占了63人。

位于中大五院的黄宽雕像。

▲位于中大五院的黄宽雕像。中大五院供图

东岸村裹,黄姓为大宗。根据民国九年(1920年)版《黄如在堂族谱》,黄姓入粤始祖居正,名由,号寅斋,宋朝年间由福建迁至南雄珠玑巷。其六世孙黄述,字广台,于元代由东莞茶园迁居香山县长安乡章背村(明改称“东岸”),为东岸黄氏始迁祖,自此,黄氏在东岸村繁衍生息。

东岸小区党委会第一支部书记何德成介绍,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当时东岸黄氏的人丁并不兴旺,直到第八代才开始“开枝散叶”,黄氏族人逐渐遍布全国各地。现在深圳宝安区的甲岸村(原名隔岸村),就是由东岸村的黄氏族人开基立村的,由于两地隔着珠江入海口相望,因此取名隔岸村。而在美国夏威夷,有数千人的东岸黄氏族人定居,这也让东岸村成为“侨乡”,村中地标性建筑东岸绵始大楼,便是由侨商黄绵始所修建的。

1930年代绵始洋楼落成,村里乡公所在送给绵始的镜面上记载他“乐善好施”的善举。

▲1930年代绵始洋楼落成,村里乡公所在送给绵始的镜面上记载他“乐善好施”的善举。

黄绵始16岁到澳大利亚谋生,30岁后发迹,成为当地侨领。清光绪十年(1884年)任夏威夷中华会馆保安局总理,后回香港经营房地产。20世纪30年代初,获中山模范县县长唐绍仪之邀回乡参与中山港建设,贡献良多。其间,黄绵始自建一栋四层西洋楼,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为其题“绵始寄庐”。同时,黄绵始还重建祖屋,倡建东岸小学,捐资让全村学童免费读书,并在村铺上白石街,后因乡绅阻挠,仅铺设半条石板路。

东岸村口的北溪庙则被称为东岸村的祖庙。何德成介绍,在东岸村,流传着当地人称为《祖公诗》和《祖妈诗》的颂歌,这是海内外黄氏族人中广泛流传的认亲传统,在认亲时,总要对方背诵,最早的起源是战国春申君黄歇的楚歌《送子行》,直到唐末时期,福建邵武黄峭山才正式定下来并广为流传。

文/郑达 陈一典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