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3人有1人会生蛇?与湿疹难分辨?推介1款茶纾缓止痕

2024-03-11 20:13

生蛇成因/症状/传染|有统计指出,每3个人就有1人在一生中会面临“带状疱疹”(俗称“生蛇”)。什么年纪的人较易发病?如何分辨自己是生蛇还是湿疹?生蛇会传染吗?有专家讲解生蛇的成因及症状,并拆解常见迷思。另外,有注册中医师推介1款茶疗,有助纾缓生蛇症状,并教护理贴士。

3人有1人会生蛇?

生蛇与湿疹难分辨?拆解生蛇成因/症状

身体差的人容易生蛇?根据本港卫生署资料,“生蛇”的正确名称是“带状疱疹”,是一种令人痛楚、呈带状的红疹并带有水泡的传染病,由引起水痘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致。

病毒会于水痘患者痊愈后潜藏在体内的神经系统。当身体免疫力下降,例如随着年纪渐长或遇上生活压力时都有机会诱发病毒,甚至反覆发作。

生蛇症状及并发症

生蛇症状

受感染的部位,首先会出现痕痒或微痛,带有灼热感觉。

1-3天后才出现红疹。

红疹会变成水泡,再蔓延成带状(出现位置根据受感染的神经线分布)。+13

生蛇症状:

受感染的部位首先会出现痕痒或微痛,带有灼热感觉,1至3天后才出现红疹。

红疹会变成水泡,再蔓延成带状(出现位置根据受感染的神经线分布)。水泡可持续1至14天,期间或会出现脓疱或血水。

然后水泡会溃破或萎缩,干水后结痂,为期2至3星期。在皮疹消失之前皮肤仍感到痛楚。

生蛇并发症:

约4分之1因“生蛇”而入院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生蛇后遗神经痛:即使水泡结痂痊愈后,神经疼痛仍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如同被针刺,感觉较深入。有时即使轻轻触碰皮肤,都会感觉异常剧痛。可服用由医生处方的止痛药作纾缓。

色素沉淀:患处皮肤或会呈现瘀黑色,要数个月才会消失,甚至永不消散,严重者可能会留下疤痕。

生蛇会传染吗?什么人风险高?

卫生署指出,带状疱疹具传染性,但比水痘的传染性较低。不同身体状况的人士被传染之风险如下:

未感染过水痘或未曾接种水痘疫苗的人士:若接触患者疱疹患处(或受其污染的物件),有机会受感染而出现水痘,但第1次感染并不会出现带状疱疹。

孕妇及免疫力较弱人士:包括长者及小孩,未曾感染过水痘者,更要小心提防,免受带状疱疹患者感染。

曾感染过水痘的人士:不会因接触带状疱疹患者而受感染。

生蛇水泡围绕身体一圈就会死?

卫生署澄清,这只是坊间谣传的谬误。背部及腰部的一侧是最常见的生蛇发病部位,每次发作通常是一条神经线受感染,故水泡会出现在身体的左边或右边。有时候亦会感染手、脚和面部的神经线。身体两边同时“生蛇”亦偶有发生,代表左右两边的神经线均受感染,但并不代表病情特别严重,亦不会直接造成死亡。

如何分辨红疹是湿疹或是生蛇?

根据消委会资料,部份人可能会将生蛇与其他常见的皮肤病,例如湿疹或天疱疮混淆。消委会教可透过以下特征区分:

湿疹:患者的年龄分布很广,由婴儿至长者都有,病征主要是痕痒,可同时在身体多处出疹。

生蛇:以长者居多,主要征状为痛楚,多在身体单侧出疹。

天疱疮:长者常患的皮肤病,长者常患多在双脚出现,属不痛不痒的水泡。

生蛇4大处理方法 一定要吃特效药?

卫生署又列出以下生蛇的处理方法:

服食抗病毒特效药:可缩短痊愈所需的时间,但必须在72小时内开始使用才有效果,因此如有怀疑应尽早求医,并按医生指示用药。

纾缓方法:保持舒适的室温,在患处涂上纾缓药膏或服食止痛药,可减轻痕痒和痛楚;也应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爽。

防止感染:切勿自行弄破水泡,否则可能导致二度细菌感染。避免接触体弱人士,如孕妇和小孩,以免感染到对方。

增强身体抵抗力:饮用充足水分及休息。

纾缓生蛇食疗 中医推介1款茶纾缓症状

此外,注册中医师梁伊倩曾在Facebook专页“CheckCheckCin”讲解生蛇的护理方法,并推介纾缓茶疗。

她表示,中医理论认为生蛇属“蛇串疮”,又名“缠腰火丹”、“蜘蛛疮”、“串腰龙”等,成因众多,但体质属湿热、痰湿或气滞血瘀者较易患上。

如患者皮疹灼热刺痛、皮肤破损、泛红,伴有口苦口干、烦躁易怒、胃口欠佳等,可喝夏枯草蒲公英茶减轻不适:

材料:夏枯草10g;蒲公英2g;金银花9g

制法:材料洗净,加800ml水熬煮30分钟即可。

生蛇8大宜忌 要注意戒口/作息

梁尹倩医师又提醒,生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8大宜忌:

忌煎炸油腻、辛辣等食物。

忌发物如茄子、蘑菇、有壳海鲜等。

忌进补。

忌洗澡时水温过热。

宜饮食清淡。

宜穿宽松透气衣物,避免磨擦患处,减少水泡磨破的机会。

宜早睡不熬夜,晚上11点前入睡,确保睡眠充足。

宜保持情绪健康,适当宣泄。

注射疫苗有助预防生蛇?

卫生署指出,疫苗可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临床研究显示接种疫苗后的预防率达5至7成。惟接种后仍有机会发病,但痛楚会较轻。50岁或以上的人士都可接种,但一些有敏感病历或免疫系统减弱的人士则未必适宜,建议应先询问医生意见。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