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百货结业潮持续,媒体报道,年初至今上海、天津及广州合计有10家百货公司门店停业。 报道认为,目前中国百货零售业在硬件、服务、产品供应链等都存在老化问题,使业界面临挑战与转型。
《第一财经》报道,不少百货公司开始“离场”,其中上海梅龙镇伊势丹百货将于今年6月30日终止营业,至于天津市内的两间店“天津伊势丹”和“天津滨海新区伊势丹”分别将于4月14日及4月27日关闭。 其他如上海太平洋百货和六百同样相继关店,咸宁银泰百货和广州番禹友谊商场亦已于3月31日关闭。
70年老店拆除重建
据联商网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截至目前已有10家老百货宣布停业闭店,其中有5家彻底关闭退出,另外5家将升级或彻底拆除改建。 最年轻的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伊势丹,已营运11年;而宣布拆除重建的上海六百和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则分别成立于1952年和1956年,已经营运近70年。 至于天津伊势丹南京路店、广州番禹友谊商场和上海汇联商厦也已营运超过30年。
事实上,自两年前开始,内地老牌百货公司频频关闭门店。 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内地2022年至少有35家百货门市关闭。 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全国有21家百货商场停业闭店,其中包括太平洋百货、永旺、百盛、解百、大洋百货及新世界百货等。
三越伊势丹在华将仅剩一间
日本三越伊势丹控股公司上月表示,关闭上海梅龙镇伊势丹的原因是该店租约到期,亦考虑盈利和地区业务环境因素。 梅龙镇伊势丹于1997年开业,虽然曾经作为高端百货公司广受青睐,但近年来持续亏损。 报道引述据营运公司数据显示,2023年3月至11月的营业利润亏损3.76亿日圆(约1,800万元人民币,即约1,94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66亿日圆亏损进一步扩大。
黄金、珠宝及化妆品等类别是百货零售企业销售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化妆品,多年来是百货公司的重点销售品类,保持较高的销售额和增速。 不过,近两年国内化妆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增长乏力。
七成百货店客流未回复至疫前水平
报道指,在消费市场回暖的情况下,百货业整体恢复力度仍然较弱。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共同撰写的《2023-2024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显示,有约七成受访企业表示,2023年客流量仍未回复至2019年的水平,其中31.1%的企业表示恢复不到2019年的八成。销售额方面,与2019年比,有近65%受访企业指其销售规模同样未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其中恢复不足80%的企业占31.2%,超过2019年5%以内的企业仅占14.3%。
受访企业认为,目前业界面临三大主要挑战包括电商持续冲击、成本压力攀升以及经营成本高导致利润低。
报告认为,随着消费者对便利性和品质生活的需求增强,社区商业化逐渐成为大趋势。 大型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和京东重返社区团购,百货公司也从中看到社区商业化的商机,部分门店开始转型成社区生活中心,提供更便利的购物体验、文娱场景和社区服务以吸引消费者、增加客流量和提升顾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