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爆发“结业潮”,中小企业大吐苦水:捱不住了

2024-04-11 09:19

“执笠关注组”爆红,引发关注香港中小企的生存难题。星岛环球网访问多位业界人士和学者分析是次“结业潮”,有意见认为业界正处汰弱留强的阶段,要改变过去的被动模式,创造出有价值的商品和新的市场;也有专家指,问题的核心是香港市民的消费信心下滑,市场需求匮乏,营运成本再低也无济于事,建议政府推出消费券、抽奖甚至税务宽减等方法,刺激整体消费氛围。金管局上月底推出9项措施支持中小企,商会认为有正面作用,也有行内人说来之过迟,不少中小企已实际清盘,盼措施能为仍在苦战的企业带来喘息空间。

相关链接:大量内地品牌进驻,香港市场现“换血潮”

香港爆发结业潮

▲“全港店铺执笠结业消息关注组”爆红,店铺结业潮引起市民关注。

“我月租14.9万,业主一加加到23.8万”、“做了生意数十年,未试过这绝望”、“好后悔执得迟,蚀多咗100万”……社交平台的“全港店执笠结业消息关注组”中,中小企商户大吐苦水,抱怨业主不愿减租,业主反驳为何不减人力开支,也有人质疑商户的服务态度,讨论渐失焦,演变为隔空骂战。

租金、薪酬确实是营运成本的主要部分,惟香港恒生大学市场学系助理教授邝家麒坦言,“减租、减人工也好,无论营运成本压得多低,无需求就无意义。”他说,在商言商,赚到钱便不会太在意成本,甚至愿意支付天价租金,“问题是现在即使减租,商户也赚不了钱,因为消费信心下降。”

经济欠佳  学者:市民“悭住荷包”

邝家麒说,香港本地经济欠佳,加上环球经济疲弱,黄金价格上升至2300美元创历史新高、油价重上90美元以上等,息口高、油价高和有地区性冲突等不明朗因素,企业眼见营运成本上升,减少投资意欲,消费者认为未来1至2年将较艰难,消费信心减弱。他指市民想“悭住荷包”,会精打细算,到性价比较高的地方消费,而港元与美元挂钩,港元强劲,换到更多日圆和人民币,该些地方的服务质素也更受青睐,令香港零售和饮食业的危机增加。

连锁烧味店棋子烧鹅负责人黎先生指,复活节期间,不少同业的生意下跌30%至40%,旗下烧味店更比去年同期生意下跌至少20%。香港餐务管理协会会董兼龙图阁海鲜饭店负责人陈强,曾经营7间走中高档路线的食店,现时只剩下1间中式酒楼。他说,租金、人力成本及食材是饮食业的最大支出,但近月市民北上消费对业界影响更大,归根究柢要改善香港经济及人流,情况才有望好转。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讲师阮颖娴指出,过去香港与内地之间仍有一道闸,例如交通、通关时间较长等,现时该些障碍已消除,“大西北”也蓬勃发展,不少当区居民去内地比出港岛快,“当发现内地货物更便宜抵买,我们用越来越多的内地货取代本地货,市民的需求上了内地,对本地商铺的需求下降,自然会汰弱留强。”

阮说,早已料到有结业潮,甚至曾向财金官员提及,“是香港融入内地的过程中会发生的事。”她分析指,市场会自行调节至均衡价格,可以预期深圳的需求增多后,薪酬和物价将缓缓上升,而香港则因需求下降,薪金和物价渐渐下滑,“需要花很长时间,但两地的价格会越趋接近,现在港人未能接受内地的薪酬,当人工亦接近,或有更多港人北上工作和生活。”

实体店捱不住转型网店,惟竞争对手由全港变成全球,前有内地电商拦路,后有日本和美国的网购平台夹击。阮颖娴说,随着更多人懂得使用网上购物,香港受影响是早晚的事,“在其他地区网购运送到港,是香港商户售价的6折至7折,那为甚么要在香港买?”她直言,香港商户要突围而出,不能“斗平”,“你的商品要值得顾客用较高的价钱去买,才可以屹立不倒。”

做“爆品”引流  创造新市场

正如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二指,业界要更新经营模式,创出新天地。香港品牌总商会第一常务副会长黄毅超坦言,经营网店要懂得变阵,“市民的消费模式、习惯和市场转变了,令过去有稳定收入的行业被打乱。”他形容,现今的“网络战”非常“卷”(竞争激烈),“变速快、打游击,要以做‘爆品’和‘爆内容’的角度引流,自行创造出新的市场。”他指,过去企业打好基础营运上较可以“自动波”,但现时任何公司要立足,要比以往做更多的事,“每天的每一笔消费,都要想新方法去赚。”

香港金融管理局上月底联同“银行业中小企贷款协调机制”推出9项措施支持中小企,包括调整信贷额度给予客户最少6个月过渡期、积极考虑利息和收费减免等。黄毅超说,对业界有正面帮助,现时尚存或者找到新发展的公司仍佔少数,对于近月“烧钱”摸索和调整营运策略的公司而言,至少能喘一口气,有机会继续寻找生存之道。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坦言,该些措施来得太迟,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即将到期,而八成及九成信贷担保也非新成立的公司可以申请,不少公司实际已清盘,业内流传有一条等待清盘的长队,暂时未能反映在数据上,“但当法院逐步排期后,应该会看到很多清盘案件。”黎先生亦曾听闻,不少饮食业同行和其他中小企借贷后立刻扩充,惟去年环球经济尚未复甦,过去数月不少企业因还款期快到,捱不住而结业。

措施太迟实施  不少公司已清盘

邝家麒不讳言,延长痛苦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接下来看谁愿意走第一步,将恶性循环的结解开,“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公平,但有时似乎将问题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他举例,如问消费者为何不出街消费或不在港消费,未有考量市民有否足够的金钱和信心去消费,“如何令消费者的荷包有更多钱也很重要。”

邝指,除了要搞好经济,建议政府重推消费券,“现时财赤,但不代表我们不能做长线投资,只是推出投资或鼓励投资的措施要更小心谨慎。”他续指,消费券有望达至经济学上的乘数效应,“补贴10元,可能会带来30元、40元的效益”,而消费抽奖、将消费连繫公益事业等也是可行的方法,“甚至可像推行电动车,消费到某一阶段提供税务宽减,带动整体气氛。”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