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雨经风藏时光,映天接水影成诗

2024-04-19 10:53

纵观岭南地理全域,莽莽群山孕育了三条大江,按方位分别名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奔流,如同岭南血脉,是为珠江水系。三江在下游交汇,冲积出珠江三角洲。千里珠江入海处,珠海因此得名,珠江入海口西岸金星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五门之水在此汇流入海。

扼守珠江口要冲的珠海有大小120多条河道,有众多湖泊水库,还有众多河涌横亘在丘陵、平原之间,可谓“弯多狭窄坎坷路,海阔江广水网栏”。不仅有密集的水道河网,珠海这座城市更是囊纳百岛,一河一江在这裹齐汇大海。而想要跨越江河,除了轮渡自然是桥。

历雨经风藏时光,映天接水影成诗。珠海历史名人研究会会长吴流芳表示:“古桥一头贯穿江河,一头联结古今,作为城乡的重要交通纽带,不仅促进着城乡经济发展,同时也成为地方的形象特征,起到地域的文化符号、人文景观的作用,是矗立于岭南大地间的珍奇瑰宝。”

W1a

▲旅人走过长南三孔桥。

W1b

▲珠海市干务镇干务牌坊。

W1c

▲珠海市干务镇干北石桥。

干北石桥:藏身村落历史悠久

古桥集实用功能与审美艺术于一体,凝聚着古人的建筑智能,更记录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动人故事与曾经的辉煌。

在干务镇干北村,一座没有护栏的石板桥横跨于蜿蜒的溪流之上。如果不是旁边伫立的文物标识牌,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座石板桥已经服役了300多年,这是珠海现存可使用的最古老桥梁,它藏身村落一隅,见证了数百年来干务村落发展历程。

如今石桥桥面已经被磨得有些苍白,桥面边沿和桥身背面由于近水潮湿而有了少许黑斑和青苔,颇有几分沧桑。石桥没有栏杆,样式虽然简陋但依旧完好稳固,行人仍可以从上面行走。如果不是旁边的文物标识牌,可能绝大多数人会误以为这只是两块普通的过河石板。古时的干务村民外出活动都要经过此桥。干务梁氏培养出的多名举人、进士,也都是从此桥经过出外应考、做官。

别小看这两块石板,裹面还大有来头。吴流芳介绍,据史料记载,干北石桥建于明末。其最大特点在于,两块长约5.7米的花岗岩石板并排构成了桥身的主要结构。这与常见的石条堆砌的石板桥非常不同。根据史料,这两块石板都是从附近的山上靠牛和人力运输而来,不仅石板巨大,且直接用整块石材横亘作为桥身的做法在石桥建筑中比较少见,其楔凿遗迹在桥身上依旧保留,难得一见。

300多年风雨,沧海变桑田,如今石桥依旧完好,只是它早已不再是村民来往溪流两岸的主要通道。随着大型车辆的普及,宽度仅1米多的石桥早已不能满足村民交通的需要。石桥周边,早已横亘起更多现代化的水泥桥梁。2011年,干北石桥正式被核定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全市已发现的文物记录,干北石桥是目前珠海现存的仍可使用的最古老桥梁。虽然石桥已经不再需要担负起繁重的交通使命,但作为干务发展的遗迹,石桥的保护工作一直受到重视。就在石桥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两年后,2013年干北村在各级政府支持下,翻修了河堤,修建了石桥小公园。如今的石桥重新担负起新使命:成了来公园休憩的村民眼中一景。

文/图李旭(图片署名除外)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