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筑成本贵绝亚洲,四大关键原因

2024-05-07 09:49

香港政府面对财赤,引起更多市民对部分工务工程的关注,尤其造价较高的项目。事实上,香港建造成本偏高并非近年才出现,亦不仅出现于政府工程或大型基建项目。早前出席相关问题的座谈会时,笔者从四个方面分析香港建造成本高昂的部分成因,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首先是建筑用料与相关工程机械的成本。香港不少建材与机械都依赖进口,过往因为对内地产品的质量信心不足,因此大部分均从外国输入,其售价本身已高,还需要更多的运输时间及费用和较高的维修保养开支。加上近年的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外国来货供应,价格变化较大,容易造成工程超支和延误。

疫情影响来货供应

随着内地的建材及工程机械质量不断提高,价钱更具竞争力,运输成本低,供应亦稳定,有助降低整体建筑成本。但前提是要简化相关的测试及审批程序,改变相关官员及用家的心态,更多、更乐意採用。此外,採用建筑讯息模拟(BIM)和组装合成法(MiC)等创新科技及建造方法,多用标准化、工厂式生产的预制件,通过大量制造和採购,也能降低建造成本。

其二是人手成本。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先进城市,建筑人力成本向来较高,近年受到“少子化”、人口老化和移民潮影响,建造业界出现人手短缺、高龄化及生产力下降等问题。

政府已放宽业界输入外地劳工的人数和门槛,但更重要是加紧培训和留住本地人才,协助现有从业员提升技能和效率,有助提高建筑质量、安全水平和创新技术与器材的应用;同时要改善业界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增加向上流动机会,从而吸引更多新血入行。

第三项因素是发展与建造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在息口高企、人手成本高昂的环境下,整个项目的推展时间越长,建造成本就越高。香港的基建及建筑工程出名需时特长,比内地同类项目往往多出数倍,主因一般不在于实际施工期,而是用于前期的规划、谘询、设计、环评,不同阶段的审批和测试,以至完工验收和批准等非施工期。

监工人员比施工工人更多

香港建筑师学会早前进行调查,有不少建筑师反映有近40%的工作时数,其实是花在填表、写报告和申请各类审批,而并非用于建筑设计等专业工作。不少承建商亦表示,有大量“施工期”其实亦并非真正施工,而是用于等候上述的部门批准、测试等,审批繁複亦导致监管人手增加。这不但会增加建造成本,亦解释了为何不时会见到有些地盘明明经已开工,但中途却长时间没有进展,以及围在旁边监工的人员,往往比起真正落手落脚施工的工人更多。

立法会去年已通过修例,简化多项与发展及建设相关的法定程序,发展局与辖下部门近年亦致力精简其下的行政程序,但业界认为仍是太慢和不足,实质的加快并不明显,尤其发展局之外的部门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以及务须加强跨局、跨部门的沟通协调。更重要是部门前线审批人员的处事心态,除了做好监管职能,也要做好“促进者”的角色。

地盘面积偏小 影响造价成本

最后是设计问题与政策、法规要求。在工程规划与设计阶段,已须考虑其可建性、用料选择,以至日后的维修保养。越複杂和精緻的设计,越罕见的外观和物料,其建造成本和时间往往越多。香港的地盘面积普遍细小,亦令到造价成本上升。

安全及环保要求,对建筑设计和成本的影响亦可以很大。例如政府近年利用楼面豁免政策,促使发展商将停车位建于地库,便大大增加了建造时间和成本。香港的楼宇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等标准,大部分都源自英国,之后因应不同事件和理由而不断提高,相关法规往往只有加,没有减,建造难度与成本亦相应上升。因应极端天气常态化、创新科技及崭新建造技术的发展,是否有需要进行较全面和根本性的检讨,令相关要求及标准与时俱进。

政府有必要在安全、环保、与合理的发展需要和建造成本之间作出适当平衡,善用有限的公共资源与业界人手,积极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谢伟铨

立法会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