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室效应、气候变迁的影响,永续发展越来越受各界关注,“ESG”渐成社会追求的新趋势,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星岛》早前与香港理工大学PReCIT举办“ESG学者 x 企业领袖专题交流讲座”,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指出,有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金投资近年有强劲增长。
社会早有共识围绕ESG发展
赵汝恒表示,“甚至在去年市场这么差的环境下,其他传统基金都走下波,反而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一些基金都有比较好的增长。”若以地区计,欧洲约有80%增长,美国约10%增长,而亚洲包括中国等国家进展相当不错。 “这代表中国包括香港,会是一个很好机会去做ESG相关的工作。”
“ESG”代表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代表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也是当今评估企业的新型态指标。赵汝恒指有关ESG的课题,在联合国以及很多国企都以此为发展目标,反映全球已有共识,就是围绕着这几个重要的方向,发展健康成熟的社会,作为推进社会前进的动力。
例如在环境保护上,怎样达至碳中和的目标、怎样应对极端天气等,他相信除了创新科技外,社会多元化也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元素。“大家共同去解决一些问题或者讨论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交流和意见,从而制造了很多新意念。”
他重申不能够将环境、社会和管治三者个别分开看,实际上,ESG有非常密切的关係,并鼓励用一些创新途径,其中,培育公民以及机构具备ESG视野已是不可或缺。
理大冀比港府更早达碳中和
事实上,港府十分重视ESG,已致力争取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定下“净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和“全民减废”四大减碳策略,并提出2035年前把碳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减少50%为中期目标,以助香港于2050年前达致碳中和。
为配合港府的目标,赵汝恒指理工大学作为高等学校,亦积极配合,而领导层更希望院校多做一步,能提早5年在2045年达标。院校希望多做科研,能够运用到校园之中。此外,赵汝恒认为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学校是学习及传承知识的地方,怎样透过教育推进,还有机构设施的配合,最终提升以及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料港企经验可协助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是很大潜力的市场,赵汝恒认为香港企业治理水平高,可与内地分享丰富的经验,协助中国市场的企业发展;另外他以目前ESG申报指引为例,现时温室气体排放类型大致分为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及其他分类,而每个行业应因应行业自身独特性而设立相应的申报机制。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