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从福建转迁,粤西“涯佬”非客家人

2024-05-24 10:47

随着网络的兴起,近年来在一些人的攻城掠地下,粤西客家人这个概念有如水银泻地般在网络渗透,居然也有部分涯佬羞答答的接受客家人这个称谓,但仅限于网络,现实中粤西地区依然没人以客家人自称。

粤西涯佬究竟是不是客家人?有人说,涯话接近客家话,所以,涯佬就是客家人。是不是语言接近就是一个民系呢?答案是否定的!

粤西涯佬的文化习俗、思想观念等接近广府白话人。他们从来不当自己是客家人,对客家人概念非常淡薄,他们只自称为讲涯话的人。粤西讲白话、雷州话的人也从未认为讲涯话的人是客家人,粤西地区从来没有“客家人”这个概念。

粤西涯佬拜祭冼夫人,年例游神、敬神、祭祀社稷等,其文化习俗与粤西的广府人完全一致。(当然并不是所有粤西人都有这种习俗的,比如罗定与阳江两市,无论讲涯话还是讲白话的都没有这种习俗)。

明朝时期,罗、刘、赖、陈、李等一百二十多个姓氏,先后从福建南部旧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莆田等地,经海路进入雷州半岛转迁粤西境内定居,这些人就是涯佬,他们与客家人的祖籍地福建宁化完全不同!

涯佬其实是与壮族有极深的渊源。郁南连滩有“跳禾楼”的民间傩舞,化州也有“跳禾楼”、“跳花棚”的傩舞,主要是百越的遗风,流传在粤西地区的这种傩舞显然是壮族文化与百越文化的一次重要结合,这是百越文化占主要因素,这是百越稻谷耕作文化的一个重要显示。

“走火链”的仪式在高州北部涯佬的许多庙宇开光活动中存在,所以进一步证明过去的壮人就是今天涯佬的祖先。

壮族的文化遗留还有的是存在于北部、东部、东南部高海拔山区的军事石墙遗址,这是历史上壮族战争的特殊遗存,足以展现当年壮族抗争的激烈状况。为了抗争生存,大部分壮人躲进粤西的那些深山老林之中,就是慢慢演化为现在的涯佬。

现在的粤西涯佬大部分是古代壮人与福建移民人融合而成,他们基本分布在粤西山区。例如湛江廉江的中北部山区,高州东部山区,电白北部山区,信宜东部山区,阳江阳春阳西及云浮等山区。

相信有部分如粤西涯佬、广西新民人迷惑不已,他们对自己的民系属性茫茫混沌,自己究竟是不是客家人呢?我们知道,客家山歌、客家围屋、舞龙、客家菜、客家擂茶、客家黄酒、客家酿豆腐等客家特有文化元素,如果你的家乡具有这些客家文化属性的,你就是客家人,反之你并不是客家人!因为“客家人”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阳江人表示能听懂八成涯话,但客家话最多只能听懂三成。其实,涯话更接近广府阳江话。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粤西涯佬都不可能属客家民系,最大的可能是,粤西涯佬是一个独立的族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