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走向钢铁人模式,治疗更精准安全,仁医盼人工智能打破局限迎机遇

2024-06-03 09:38

医者仁心,医者匠心,中大医学院新任院长赵伟仁两者兼具。从开创多项手术新纪录,为消化系统癌症患者带来希望,到推动医疗机械人技术发展,赵伟仁不断拓展技术疆界,期望开发更精准、安全的治疗方式,提升整体医疗质素,以创新造福病患,培养新一代医生传承理想。虽然未来仍充满未知,但他相信人工智能的出现,将助医生突破更多限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坚信,只要我们敢于梦想,我们所想像的终将实现。” 

赵伟仁是上消化道手术和创新内镜及机械人外科的权威。

▲赵伟仁是上消化道手术和创新内镜及机械人外科的权威。

“上任首日我如常做手术,为一位病人进行了腹腔镜切除胃部间质瘤。”赵伟仁今年2月接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一职,他坦言工作繁忙,要管的事更多了,但因自己较为“贪婪”,不愿舍弃以往的工作,故仍会参与长达7至8小时的手术,并抽空到医院看诊巡房。他认为,只有保持临床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前线医护人员的需求和病人的困难,希望起到带头作用,培养出有医德、有知识、有技术的医生。

赵伟仁致力推动机械人外科的发展。

▲赵伟仁致力推动机械人外科的发展。

赵伟仁的成就,与他的仁心仁术有莫大关系。事实上,他2003年远赴日本深造,也是以病人为依归。那时他发现上消化道癌症如食道癌的患者预后情况不佳,即使以手术配合化疗降低复发机率,5年生存率只有约20%,“做到最好也改变不了病人命运,是令人沮丧的事。”

赵伟仁认为,外科医生是大脑,而手术机械人将成为医生的双手和双眼。

▲赵伟仁认为,外科医生是大脑,而手术机械人将成为医生的双手和双眼。

于是,他跟随日本名医井上晴洋教授学习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并将该技术引进香港,为治疗早期消化系统癌症带来曙光。其后,他先后完成多项突破性的手术,包括2010年进行香港首个经口无创内镜肌肉切开术(POEM),2011年推行全球首个利用机械人的胃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以及2020年完成了全球首宗机械人辅助的大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

须联多间公司组完整产业链

在他看来,医疗远不止于此,需要跨学科协作,以开发更先进的治疗方案。回顾他曾与时任校长沉祖尧商议,在大学发展医疗机械人,获得支持后成立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推动医学工程。在物色人才期间,邀得欧国威教授加入;欧也是中大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一间全球顶尖的医疗机械人公司任职多年。

在赵伟仁与欧国威的推动下,中大医学院及工程学院获政府InnoHK资助,于2020年成立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MRC),为亚洲首个手术机械人临床实验基地。与此同时,团队另设一间外科手术机械人公司,数年前已设计并完成一套系统,经动物和尸体测试,2022年8月在威尔斯亲王医院展开临床试验,已完成55例手术。该系统也在内地完成泌尿外科手术研究,正待国家认证,通过后即可推出市场,供医生使用。

赵伟仁指出,香港要发展医疗机械产业,需串联多间公司组成完整的产业链,“单凭大学研究,难以将技术转化为实用医疗产品。大学只能验证概念的可行性,但真正临床应用,须由专业公司完成产品化、认证、销售等各个环节。”

赵伟仁早年赴日向专家学习ESD技术,并将有关技术引入香港。

▲赵伟仁早年赴日向专家学习ESD技术,并将有关技术引入香港。

他举例,医疗机械人系统有1.5万个部件,全部自行生产设计,方能掌握关键控制,过程中需反覆进行动物和尸体测试,并征询外科医生的意见反馈,最终通过复杂的认证流程才能推出市场,“这个过程并不简单,连外国知名医疗企业亦经历漫长积累。”

港市场有限 两地合作可互补

香港市场规模有限,赵认为,两地合作能够互补,香港在创新理念和研究有优势,医学院更是国际知名,为科研提供了平台,“但研究成果也需要落地应用,制造优质兼价廉的硬件,无疑在内地才能做到;有祖国作后盾,已佔尽先机,拥抱大湾区的发展模式非常重要。”

相较由AI独立进行手术,他相信下一代技术将是“钢铁人(Iron Man)式”的人机协作模式。他以电影中智能管家Jarvis为钢铁人提供资讯和方案为喻,指未来AI系统将能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辅助诊断和手术建议,“实际上临床已有初步应用AI,能在大肠镜检查时准确识别和标示出瘜肉,现时需要再精准的是场景,若能收集数量庞大的手术影像并进行深度学习,或可实时分析出最适合下刀的位置,并提示安全路径,避开要害。”

若能广泛应用,是否意味当医生的门槛会逐步降低?赵说,“对无经验的医生而言,AI犹如一位师傅,从旁引导你做手术,但判断和操作仍由医生主导。”此外,外科医生的“手艺”容易因年龄渐长影响,出现手震、视力变差的情况,机械辅助可克服此问题。然而,他亦指出,“手术关乎病人性命,要确保安全地完成手术,需经周密考量”,如同高龄驾车的危险性。

无可置疑,医生所需的技能或已有转变。赵提到,中大医学院新学年增加了学习新技术的课程,涵盖AI等范畴,“学生需要了解AI的基础理论和在医学上的应用范围。”他强调,“AI会成为医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等同DNA(基因)一样,好好运用能突破人手操作的限制,提高医疗服务质素。”

部分人尚对此等创新抱有疑虑,但赵伟仁自言,过去受科幻小说和电影如《星空奇遇记(Star Trek)》等启发,勇于开拓未知领域,“正如毕加索所说,你能想像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 Everthing you can imagine is real)。”

研微型机械人于消化道治疗

从1999年首有机械人手术系统,发展至单孔手术机械人,演变成可进入腔道,20年来有关技术不断递进。赵伟仁认为,微型机械人将带来革命性创新。他指,团队正开发深入狭窄消化道的治疗用微型机械人,可投放干细胞或镖靶药,并探索用作溶解血栓,“未来外科医生将扮演出谋策划的角色,锁定目标病灶,操纵机械人给予药物、干细胞或基因疗法。”

对赵伟仁而言,今日的研发工作,是为了让后代享受到更精准的治疗,“我坚信,只要我们敢于梦想,我们所想像的终将实现。”

冀招募更多人才 推动医学院再攀高峰

赵伟仁畅谈未来蓝图,冀藉培育、邀请和挽留人才,推动医学院再攀高峰。

“有赖前人种树,学院前景可期。”赵伟仁说,去年底中大获政府拨款,将在大埔第39区兴建全新教学科研综合大楼,预计3至4年内竣工,正在其5年任期内,“所以我必须更积极地培育、邀请和挽留优秀人才。”

赵伟仁是中大医学院第9届毕业生,经历长时间培训成为外科医生。

▲赵伟仁是中大医学院第9届毕业生,经历长时间培训成为外科医生。

过去10年,学院推行了环球医学领袖培训专修组别(GPS)课程,成功吸引部分医科生投身研究领域,部分在毕业后前往海外深造。赵指,“如今踏入收成期,我们对他们寄予厚望。”近期,他到英国探望旧生,有3名来自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均打算明年回港工作。此外,学院设有恆常的人才招募计划,在全球广纳贤才,最近更与医管局赴伦敦进行招聘,已有愿意回流香港从事科研的人选。

留才方面,赵透露,学院有更清晰多元的职涯规划,成立了崭新的教学专业路径,满足热衷教学的人才,同时让醉心研究者毋须投放过多精力兼顾行政和教学工作。

他期望能带领中大医学院再创高峰,“有竞争才有进步,我会密切关注全球排名前20的顶尖学院,了解他们的做法,希望把学院提升至同等水准。”

钟情“国画” 展现科技艺术结合

昔有前中大校长沉祖尧馈赠书法,如今赵伟仁以“国画”结缘。

赵伟仁师从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钟情绘画中国花鸟。他说,每逢校长、院长级外宾莅临,必先挥毫洒墨,“画一幅约需1个多小时,不费多时却可作为佳礼,免去选纪念品的烦恼,亦能宣扬中华文化。”

赵伟仁师承岭南派国画大师赵少昂。

▲赵伟仁师承岭南派国画大师赵少昂。

赵伟仁(右)亲绘画作答谢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的支持。

▲赵伟仁(右)亲绘画作答谢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的支持。

香港背靠祖国,肩负联通国际重任。他指出,岭南派讲求“折衷中外、融合古今”,与中大理念不谋而合。日前他获任“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机械人外科教授”,亲自构思就职演讲布景,其中一幅画描绘中国鸟站立机械臂上,寓意科技与艺术结合。他笑言,“虽然在医学院‘把把刀都要利’,但没想到能用上我所有技能。”

图片 中大医学院提供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