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香港通关后,每逢周末离境到内地的港人,日均超过30万人次,深圳各大商场迫满港人。北上消费看似蔚然成风,但恒生研究报告指,与疫情前相比,港人在境外的开支并没有显著增加,只是重返疫情前的水平,未能证实港人北上取代留港消费。
▲据入境处数字,近月每逢周末有超过30万人次经不同口岸到内地。
恒生的研究报告指,今年4月外游人数近800万人次,较当月访港旅客人次多逾倍,香港本地消费疲弱似乎有可能是外游增加的结果。不过,与疫情前相比,本地居民在境外的开支并没有显著增加,开支仅重返疫情前的水平。报告指出,对于有报道指港人北上内地,取代留港消费成为趋势,至少从总量的角度而言,上述数据似乎未能为此提供证明。
事实上,2023全年深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0,486亿元,按年增长7.8%,但要留意因2022年内地仍未解除疫情封控措施,基数较低。至于今年首4月,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逾3,234亿元,按年增长2.3%,当中商品零售增长2.5%;餐饮收入增长0.7%。
赴港旅客人均消费不及从前
外地游客来港旅游方面,报指指,过去一年的旅客人数约为2019年高峰时的60%,但他们在港的消费仅约为疫情前水平的一半,意味现时旅客的人均消费不及从前,旅客的消费模式已然改变,相较以前减少贵价商品的消费。港元升值令旅客在港消费成本上升,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
香港私人消费弱 首季仅增1%
另外,报告指出现时香港实质GDP接近回升至2019年第一季高位,但佔GDP超过三分之二的私人消费表现相对疲弱,今年首季私人消费开支按年仅增1%,首4个月零售销售量按年下跌4.7%。服务及耐用品开支大概已重回疫前水平,惟非耐用品开支持续不振,影响私人消费开支的表现,认为与市民及旅客一同减少开支有关。
报告又指,今年4月就业人数有近370万人,低于2018年8月的388万人高位,虽然现时失业率与疫情前的水平相若,但部分是因为离开劳工人口的人数增加所致。就业人数不及以前,可说是劳工市场较为疲弱的讯号,亦会拖累整体工资收入,成为窒碍市民消费的因素。另外资产价格调整,令市民财富减少,也可能导致市民消费变得审慎。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