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区保母机制,增培训评核助迈向专业化,长远须订守护儿童政策

2024-06-13 08:32

今年初发生女婴疑被社区保母虐待事件后,社署亡羊补牢提出多项改善措施,包括“14+4两层架构培训”,由社署制订培训内容及增加5队服务队。社福界盼可改善现时培训内容不一的流弊,并设监察系统评核制度。业界则认为,属半义工性质的社区保母备受忽略,未来应朝专业化发展,提升保母形象及士气。面对低出生率,政府正积极推出政策鼓励生育,有儿童政策倡议者敦促,当局长远应制订守护儿童政策及法例,让保护儿童意识深入社区,才能好好守护社会未来的主人翁。

今年初屯门发生女婴疑被社区保母虐待案件,社署其后提出多项改善措施。

事件中疑遭虐待的女童“小雪儿”,现已1岁多,上周刚完成重置头骨手术,仍须留医治理。据知,“小雪儿”父母早前透过仁爱堂社区中心寻求暂托服务,聘用案中保母,而仁爱堂是屯门区社区保母服务队的营办机构,涉案保母已完成培训,并于今年1月提供服务,小雪儿是她首名照顾的儿童。

在发生怀疑虐儿事件后,社署提出多项改善措施,包括于今年第4季推出“14+4两层架构培训”,所有保母须接受14小时基础培训,内容由社署制订,而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孩童的保母,须额外接受4小时的进阶培训,并接受评估;以及要求营办机构须定期为社区保母提供加强训练等。

为支持市民因工作或突发事故未能照顾年幼子女,社署自2011年开办俗称“社区保母”的“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分家居照顾及中心托管,照顾9岁以下儿童。现时全港18区各设1队社区保母服务队,约有1770名社区保母。“社区保母”计划甚有成效,去年《施政报告》宣布今年4月起增加社区保母的服务奖励金,并于今年第4季起,增加名额至2000个,令受惠儿童增至2万人。

有社区保母服务队为学员安排婴幼儿照顾培训。

▲有社区保母服务队为学员安排婴幼儿照顾培训。

保母多为银发族未能定时当值

资深社工Sam指,时下保母多是银发族,也有年轻人及新手妈妈,有新手妈妈曾同时照顾自己子女及别人子女,“就像在家做兼职”,最终因照顾工作太繁忙而请辞。而不少银发族本身亦事忙,往往未能定时当值,机构为达致社署规定的最低保母人数要求,及安排后备保母,需定期招募及培训,增添工作压力。

他指,13年来各营运机构就培训内容及时数各司各法,有的只提供4小时培训,有的培训14小时,宽松不一下,保母质素参差。他认同社署制订培训内容属好事,惟有营运机构称仍未获社署安排介绍新措施的细节。现时好保母难求,他指大部分机构只要求应征者“有爱心、富责任感”,更显筛选及培训的重要。部分托管孩童有特殊教育需要,惟现时机构普遍未聘用接受过相关训练的人员,早前便发生有特殊需要学童于托管中心,激动倒地挣扎,演变成保母倒地受伤意外。

余秀珠指,社区保母流失率高,需定期举办活动维繫感情。

▲余秀珠指,社区保母流失率高,需定期举办活动维系感情。

保护儿童意识讲座出席率低

香港儿童权利委员会执行干事黄惠玉指,有营运机构反映,年初发生不幸事故后,曾举办保护儿童意识的讲座,但出席保母不多,令人失望。她认为,当局未来应强制要求保母必须参加后续的在职培训,以提高质素。另一名社工Dora则指,社会上普遍轻视保母的工作,从社署一直无制订培训内容及时数可见一斑,就连个别保母亦视作临时工,当找到待遇较好的工作便“失踪”,希望应征者不要抱“骑牛搵马”心态。

据了解,社署未来提供的14小时基础训练,包括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成长需要、照顾和沟通技巧、家居安全、意外处理等。曾任港府儿童政策的谘询机构“儿童事务委员”委员的雷张慎佳关注,“14小时的培训,是否足以让家长有信心将孩子生命交到保母手中?”她认为,可以的话应延长培训时数,同时要加强在职培训及监察评核,以提高保母质素。现时保母的培训是一次性,由营运机构邀请相关专家授课,雷太建议当局考虑为社区保母设立求助热线及同行导师,当保母遇到疑难,可求助有门。

今年第4季起,社署于沙田、观塘、深水埗、屯门及元朗区,各增加1队服务队。现时沙田社区保母服务队由香港单亲协会营运,该会总干事余秀珠指,沙田区面积广阔,曾有居于马鞍山的家长申请托管,但当时只有家住大围的保母可以照顾,最终家长“嫌远”取消申请。她指上述资源错配情况不理想,而且社区保母流失率高,需定期办活动维系感情,加上未来将增加5队服务队,意味需培训更多社区保母。

借镜澳洲设小型“家庭托儿服务”

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讲座教授李辉建议当局借镜澳洲,鼓励退休或离职幼儿教育人士,于社区提供小型“家庭托儿服务”,每个单位最多只可照顾5名孩童,好处是化整为零,托管时间较弹性,亦靠近孩童寓所及学校,方便家长接送。

随着双职家庭越趋普及,余秀珠预期社区保母需求激增,未来应朝专业化发展,于保留社区保母服务队下,另设“发牌”监管机制,提供专业培训课程,将之成为职业,“像家务助理专业课程”,让市民报读及通过考核后“入行”,家长则按居住地点及需要聘用,有助提高水平。

资深社工Sam补充,现时有个别机构对保母要求非常严格,应征者须申报同住家人人数及健康状况、照顾幼童的经验、参加原因及期望,更重要是申报是否曾干犯虐儿及性罪行等罪行,获取录后须接受幼儿照顾、意外处理等培训,出席率80%才可考试,通过考试才可托管,此外又要通过30小时实习,评核保母沟通及照顾幼儿能力,和义务工作应有态度等。他认为严格规条有助挑选真心爱护儿童的保母,建议当局参考引用。现任儿童事务委员会成员刘仲恒亦认为,需实施严密监控防止虐待案,包括背景调查和定期检核问责。

曾任防止虐待儿童会总干事的雷太指,近年本港发生多宗严重虐儿事故,当局于每宗事故后都作出针对性改善,就如现时就“强制举报虐儿”立法,惟皆属“小修小补”,若要治本,长远应制订及落实执行守护儿童权利政策及法例。她认为由政府牵头去做可显示决心,社会各界亦会响应,特别是近年出生率下降,政府“派钱”鼓励生育,证明儿童是得来不易的宝贵资产,促当局尽早制订守护儿童政策及法例,好好守护未来的主人翁。

雷张慎佳促当局尽快制订守护儿童政策及法例。

▲雷张慎佳促当局尽快制订守护儿童政策及法例。

“凑仔”工作不简单年初不幸事件添压力

现时全港有1700多名社区保母,当中不乏祖母级人马,她们指这份半义工工作,绝非“喂奶、凑仔”般简单,而是肩负照顾别人孩子的重任,但年初的不幸事件却给她们带来无形压力。

家住沙田的翁女士3年前起加入社区保母行列,每星期当值2至3天,主要负责家庭托管,每次照顾两名区内小学生。为营造家的感觉,她为各人准备拖鞋及杯碗,又提供下午茶点,让他们安心温习做功课。她说理解时下双职家长为口奔驰,难以照料孩子的困境,作为过来人盼出一分力,而且当社区保母亦让她重温昔日照顾3名儿子的时光。至今她已照顾了近20名孩童,她笑言视孩童如儿孙,照顾过程中由孩子处认识到很多潮流事物,可以跟3名孙儿更好地沟通。

今年年初发生涉及社区保母怀疑虐儿事件,翁女士称对此感到无形压力,她形容社区保母责任重大,因家长选择信任她,将孩子交予她照顾,她希望稳妥地照料孩子,除起居生活,亦会与他们倾谈了解其个性,盼灌输正确的价值观。暑假她会带他们到公园玩及上博物馆参观,增进知识。外间以为社区保母只是“喂奶、凑仔”般简单,她指受训时需学习家居安全及急救意识,而孩童难免顽皮捣蛋,她会与他们们约法三章,订立不可入厨房等规条,每次当值都小心翼翼,外出接放学必拖紧孩童,惟意外难料,只能做足预防工作。

另一名社区保母梅姨则指,理解家长对子女牵肠挂肚,会自制工作纪录,详细列明孩童在她家吃了什么、睡午觉时间及如厕次数,并拍照传给家长,让对方放心。曾在特殊学校任教的英姨,亦留意到接受托管的孩童中有过度活跃及专注力不足的情况。她忆述,该孩童做功课时不太专注,她利用专业知识安抚孩童和作功课辅导,其后发现该童有所改善,感到安慰。翁女士亦正进修有关照顾特殊学习需要儿童的课程,希望未来可照顾更多孩童,帮助更多双职家长。

上月劳福局举办社区保母嘉许礼。

▲上月劳福局举办社区保母嘉许礼。

社福机构设约章盼全民齐守护儿童

守护儿童是每个人的责任,有社福机构制订“守护儿童约章”,供不同学校、企业及团体参考,盼有助推广,达致全民守护儿童的目标。

香港儿童权利委员会数年前订立“守护儿童约章”,以推动企业、学校及机构制订守护儿童政策,协助机构制订从事儿童相关工作人士的行为守则,确保员工、机构运作及所办活动不会伤害儿童。该会执行干事黄惠玉指,已将约章上载互联网,至今有约130多家机构签订,当中包括补习社、设计公司、中小学、教育和体育团体。

过去有虐待儿童或恋童倾向人士会借入职教育机构,满足私欲,但外国研究发现,当机构要求员工签订守护儿童约章,上述人士知道无法乘虚而入,往往知难而退。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