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事|“解决劏房问题”小组料今年内提交不达标劏房准则,关注组织提5大建议促妥善安置

2024-06-16 11:05

港府去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成立“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料今年内就不达标劏房准则及取缔优次提出具体详情,非政府组织“劏房支援连线”提出5大建议,包括设立自愿申报制度、加强执法、制订取缔不合格劏房优先次序及妥善安置租户等,让劏房户能租用有质素单位之余,又不会因取缔过程中矫枉过正而无处可居。有基层街坊指经济条件有限,三代同堂共住65平方呎板间房,与其余5户共享厨厕,环境恶劣但租金年年加,希望政府尽快就取缔劣质劏房立法。

“劏房支援连线”(下称连线)早前接触一名劏房个案受助人,事主为65岁谢女士,她与儿子及就读中一的孙儿一家三口,租住观塘牛头角道立成大厦低层一个65平方呎的板间房;整个单位面积只有500呎,合共6户共享一个厨厕,高峰期居住总人数多达9人,由于空间严重不足,孙儿所有作息及用膳均在下格床进行,平日功课尽量在校内完成。

11

▲谢女士与儿孙一家三口居住在观塘65平方的板间房。

三代同堂租板间房共享厨厕,孙子父亲节愿前望搬屋

现场所见,单位环境恶劣,厨房及浴缸厕所充满污迹,屋内天花电线错乱交集,随时短路引起火警。单位怀疑因衞生问题引来鼠患,走廊放置大量老鼠胶板,板上有食物残渣久未处理。谢女士一家三口居住房间仅足够容纳一张碌架床、一台雪柜、一部电视机及摺叠餐桌,其余日用品或衣服只能挤在角落,居住质素每况愈下,房租价格却年年加,由6年前月租3000元加至现在4100元,连水电杂费合共近5000元。

谢女士指,儿子任职地盘散工,每月20多天工作月入约16000元,勉强支撑整个家庭开支。其他儿童在父亲节前夕要求吃大餐,孙儿的愿望却是搬屋﹕“嫲嫲,间屋咁窄点住啊?可唔可以搬去大啲嘅地方?”谢女士只能安慰孙儿称﹕“等你爸爸揾到钱再搬走。”她希望政府尽快就劏房问题立法,但能优先满足居民的安置需求。

微信图片_20240616110431

▲板间房6户共享一个厨房及厕所。

关注组织认同尽快就劏房标准立法,促妥善安置住户

涉事劏房个案并非独例,连线预计“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今年内就订定不合格劏房准则及取缔程序提出具体建议,因此向政府提出5大建议。第一以安置政策为例,组织建议政府善用各区40年楼龄或以上的单位或区内空置校舍作安置用途,并为无法或拒绝入住安置单位的居民提供一次性现金津贴作补偿,释除劏房户疑虑。

第二,对于政府就合资格劏房订立标准,连线建议政府可按风险程度分为两个级别,优先取缔有实时结构危险的劏房,余下劏房则按楼宇负荷、大厦管理、卫生条件和消防安全等指标评分,目标每年取缔不少于1万个劏房单位。

第三,至于如何掌握全港劏房实际数字,连线建议所有劏房业主必须于1年内完成登记,并设立违规罚款机制以加强执法力度,同时建议设立热线让劏房业主自行申报,优先巡查及识别不符合标准劏房,规管业主需于2年内完成执修或改建。

而订立起始租金及人均住屋标准两个方面,连线参考过往同类调查后,建议可引用现时差饷物业估价署为全港单位订立之应课差饷租值,并乘以150%作爲合理劏房租金参考水平。以一个面积1,200平方呎的单位为例,应课差饷总租值为30,000元,一劏多房后总租值不得超过45,000元,换算呎租不得高于37.5元;住屋标准则应参考各持份者意见后,再协商制定合理标准,以免再出现劏房户人均居住面积细过监仓(49.5平方呎)的情况。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