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珠三角热潮涨退,世人关注焦点

2024-06-19 13:48

中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的开放改革大潮,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最瞩目的是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经过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似乎遇上了“瓶颈”。今后何去何从?结合近年热络的粤港澳大湾区,结合新的经济腹地构建,结合近日深中通道将开启(尤其对中山的推力),去展开评议珠三角经济。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中山市与东莞等城市并驾齐驱,一时风光无限。“小霸王”学习机、威力洗衣机、“乐百氏”乳酸奶、“洁柔”纸巾等家喻户晓的品牌,都诞生在中山。它们是中山制造业当家的“传家宝”,成就了中山“广东四小虎”的赫赫威名。但随着大时代的到来,没有机场、没有深水港的中山逐渐式微,在广东的城市排名一降再降。2012~2022年这十年间,中山的省内排名一落千丈,从第五名一路下滑到了第十名,从曾经的“小虎”变成了现在的“小猫咪”。

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一个倒V字形的珠江口,将珠三角的城市群分为东西两岸,东岸的深圳、东莞和惠州,与西岸的珠海、中山和江门,隔着伶仃洋咫尺天涯。因为种种原因,东西两岸陆路交通都必须向北从内湾顶端绕行。北部虎门大桥作为送给“香港回归”的礼物,如今开通24年了,日均车流最高曾超过了19万次。虎门大桥经常堵车,东西两岸城市间驾车往往耗时3小时以上。对于推崇“深圳速度”的企业家来说,时间成本真心耗不起的。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东岸深圳、东莞两市的GDP高出西岸中山、江门和珠海三市2.13万亿元,到了2023年,这个差额扩大到3.39万亿元。中山面积略小于深圳,但其0.38万亿的GDP却不到深圳3.46万亿GDP的一个零头。去过中山市的人不约而同感叹,中山依旧像个乡镇,各种“脏乱差”现象并不鲜见,各类电线、网线恍如蜘蛛网布满大街小巷,注塑厂、水泥预制件厂直接挨著居民区,吊车(工程车)胡乱停放,日夜排放废气与产生噪音,而隔壁的珠海与佛山早已脱胎换骨。

珠江对岸,高速发展的深圳面临着要素成本上升、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一些区域已开始推行“工业上楼”计划。而一水之隔的中山,商品房价只是深圳的1/5,写字楼租金、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价格只是深圳的1/8。东岸缺空间、西岸缺产业,因此,横跨伶仃洋的深中通道是一条让大湾区“变小”的通道,也是一条让大湾区“变大”的通道。当“跨城无感”成为现实,深圳带动中山,带动珠江西岸的作用必将凸显。

今年6月,耗时8年建设的深中通道即将正式通车。这座长24公里双向8车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工程,备受瞩目。大桥开通后,中山⇋深圳约30分钟就能搞定。不仅珠江口东西两岸实现了“半小时生活圈”,也预示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迎来全新格局。2019年,中山市首次提出“积极推动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加快城市发展重心向东延伸。拥抱深圳,是中山政府近几年城市规划的重点。在中山,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成立了,位置就在深中通道出口旁,包括马鞍岛全岛和附近的三个基地。

在深中首次联合全球招商推介会上,中山市负责人说,未来中山和深圳的关系,就像上海浦东、浦西一样。国际上,日本东京湾跨海通道开通,把被海湾相隔的神奈川和千叶县连接在一起,拓展了东京都市圈的辐射半径和腹地空间,最后诞生了超2000万人口的东京都市圈。未来,中山是否全域并入深圳,或者成为深圳的第一个代管市,实现大跨越发展,不妨拭目以待。

毕竟,中山近些年来的行政效率、区域划分、产业布局、城市化管理等备受诟病,也出现不少贪官,假如不在顶层设计上下一番功夫,恐怕一座大桥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伟人故里”的面貌。一直以来,珠江口百公里黄金内湾,缺少一座高效率快速通道连接东西两岸,如今,深中通道弥补了这一缺陷,必然强化东岸宝安“空港、海港、高铁、高速、普路、地铁和跨海通道”七位一体枢纽型大交通体系优势,把服务半径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9+2个城市。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