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与“一生之敌”傅毅的较量

2024-07-24 11:11

作为东汉最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赢得了后的广泛赞誉。在史学界,他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班马”或“马班”;在文学界,他又与扬雄、张衡一起被称为“班扬”、“班张”。

其实与班固同期也有与之齐名的文人,傅毅就是其一。两人本是太学同学,经历也极为相似,在文学和史学领域有过数次“交锋”。因此,说两人“齐名”也并不为过。

班固在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47),即16岁时到洛阳太学求学,与傅毅成为同学。从《后汉书.崔駰传》中崔駰“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的记载来看,这种说法不无依据。当时,班、傅两人已与崔駰一起在太学中崭露头角了。

后来,由于要为父守丧,班固不得不离开太学,回老家丁忧。直到汉明帝永平五年(62),班固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逮至洛阳,后被汉明帝赦免,除兰台令史,作《世祖本纪》。之后,班固迁为郎,典校秘书,“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这样,曾经的太学同学又在洛阳相遇。不过,这时的班固,地位已在傅毅之上。据《后汉书.刘複传》记载,刘複“与班固、贾逵共述汉史,傅毅等皆宗事之”。

傅毅可能无法接受曾与自己齐名的同学位居自己之上,于是写了篇文章发牢骚。对此,《后汉书.傅毅传》作了如实的记载:“(傅)毅以显宗(即汉明帝)求贤不笃,士多隐处,故作《七激》以为讽。”看来,当时傅毅对自己地位低下的不满是众人皆知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和班固的较量自然不少,而汉明帝也给他们创造了不少比试的机会。

永平十七年,汉明帝召班固、傅毅、贾逵等人诣云龙门,问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所下的赞语有无不对的地方。因编纂《汉书》而对《史记》了若指掌,班固自然大胜。他率先回答,说赞语中引用贾谊《过秦论》的“向使子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秦之社稷,未宜绝也”一句是不对的,赢得了汉明帝的认可。

又据《论衡》记载:“永平中,神雀群集,孝明诏上《神爵颂》。百官颂上,文皆比瓦石。唯班固、贾逵、傅毅、杨终、侯讽五颂金玉,孝明览焉。”汉明帝时神雀群集只见于永平十七年。班固、傅毅献赋也当在此时。这次,二人的创作均得到了汉明帝的称赞,平分秋色。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前后,班固曾作《两都赋》,傅毅也作了《洛都赋》、《反都赋》,反对迁都长安,无形中也构成一次“较量”。但史书并没有记载这次“较量”的确切结果。

从后世评价来看,《两都赋》被选为《文选》首篇,成为京都大赋的代表,而《洛都赋》和《反都赋》则少有人知,当逊色不少。这次“较量”中班固占了上风。

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任大将军,他以傅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至此,两位同学又成为同僚。在幕府中,班固和傅毅受到了窦宪的重用,希望有朝一日成就功名。但不久傅毅去世,班固也在永元四年,因窦宪谋反案受株连,死在狱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