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太祖朱元璋心中,太子朱标是最适合的储君人选;自从朱元璋即皇帝位以来,就一直在悉心培养太子朱标。遗憾的是,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竟然薨了;而且长子朱雄英在朱标之前就薨了,所以就立了次子朱允炆。
很多人可能会想,如果朱元璋将太子之位给了朱棣,也许就不会爆发靖难之役,朱标这一脉或许能够保住。事实上,即便朱元璋想传位给朱棣,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什么?
古往今来,为了避免兄弟相争,就会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来保证皇位平稳过渡;以此避免自相残杀的情况发生。事实证明,这套方法经过时间的洗礼,行之有效。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离世,是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四子朱棣的;因为二子秦王朱樉与三子晋王朱棡都健在。如若跳过这两位王爷,说不定兄弟之间真的会斗个死去活来。所以即使朱棣很有能力,适合当太子,也不当立。
《明史》中有过这一段话,“皇孙世嫡承统,礼也。”朱元璋听从了刘三吾的建议,最终选择了皇长孙朱允炆。之所以朱元璋会听刘三吾的建议,是因为刘三吾此人学识渊博,正直,而且极具有智慧,不与皇帝对着干;朱元璋很欣赏他,所以他说的话在朱元璋心中的份量很大。
有此两点原因,朱元璋就不可能立朱棣为太子。朱允炆登基后,如果不将自己的四叔朱棣逼得太紧,那么就能避免靖难之役的爆发,自己也就不可能成为短命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