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料到】蔡晋:设新医学院意义深远,全方位考量应对挑战

2024-09-30 09:13

随着香港人口老化及医护人手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政府正“积极考虑”成立第3间医学院。本港三间大学均表明有意开办医学院,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和目标。这无疑是一项对香港医疗体系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但也肯定会面对资源分配、师资短缺、课程设计及认受性等多方面的挑战。

MAZ01P01300924 copy

根据医卫局数据,香港每千人仅有2.16名注册医生,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属偏低水平(OECD成员国平均为3.5名),加上全港不到半数医生服务公立医院,却要照顾全港近9成的病人,人手捉襟见肘。随着香港人口老化加剧,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据推算本港到2030年将欠缺1570名医生。这将导致医院门诊等候时间长,病床使用率高,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令公营医疗系统面临巨大压力。

目前两大医学院的医科生学额每年仅共590个,而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执业需时培训,增设医学院将增加医科生名额,长远有助纾缓人手短缺,减轻现有医护人员的负担。

科大、理大和浸大这三间大学均提出了各自的医学院设立计划,包括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如科大提议“医学工业结合”,浸大强调中西医结合,这将促进香港医学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科大建议与伦敦帝国学院合作,可提升香港整体医疗水平,加强国际医学交流。理大计划在北部都会区设立医学院,亦有助于满足未来大湾区和北都的医疗需求。

这些计划各有特色,将有助推动香港医学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培养更多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带动相关医疗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并吸引国际学生和学者来港,对香港作为医疗创新枢纽有正面作用。

不过,必须小心地评估生源、学额及硬件配套,同时增设医学院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设施支持,一间医学院至少需要200名教学人手,然而,培养高质量的师资并非易事,目前两大医学院亦面对教授严重不足,须向海外聘请,如新医学院向两大学银弹挖角,恐令情况进一步恶化。如何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合理分配,避免恶性竞争,将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学生需要大量临床实习,新医学院如何获得医院合作机会,确保学生接受到充分的训练,也是关注焦点。

此外,新医学院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声誉,并与全球知名医学院竞争,将是下一阶段的挑战。可以预视,浸大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医学院,在学位认可和执业资格问题上必定面对重重难关,如何确保这些课程获得国际和本地认可,且适应现行的医疗体制,将是未来重要课题。

为确保计划顺利推进,政府应制订一个长期的医疗人力资源规划,确保增设医学院后的医科生数量与未来医疗需求相匹配,包括设定具体的医科生培养目标,并规划医学院的设立时间表和资源配置、课程设计与评审、跟哪间医院挂  、如何取得专业资格认可等。

同时,应为新设医学院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例如,政府可考虑出台专项资金、土地分配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医学院的设立和运营,包括建设校舍、设置实验室,以及与医院合作建立临床教学设施;资助现有教师进修,和引进国际一流优秀教职员。

此外,政府需制订资源分配计划,并扮演协调者,加强医学院之间的合作,例如临床实习和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病房共享、科研设施与项目合作、联合学术会议等,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避免重复投资和不必要的竞争。政府可以考虑透过与国际及内地医疗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新设医学院可在课程设计、研究重点和培养方向上与现有两间医学院形成差异,并与其他学科(如工程、科技、生命科学等)进行跨学科合作,推动医工结合、医学科研和创新技术的发展。此外,更可以针对特定区域的医疗需求进行定位,例如,理大可以专注于北都和大湾区的医疗需求,培养基层医疗和公共  生人才,以达到与现有医学院互补的效果。又如科大锁定招收“第二学位”的毕业生,避免与两大医学院构成生源恶性竞争。

政府应全方位考量政策制订、资源配置、合作推动等因素,评核哪个方案最符合香港整体利益。除了增设医学院、挽留公营医疗人手、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香港亦应与内地加强合作,以多维度变革填补人手短缺,逐步建立一个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医学教育体系,让香港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重要医学教研中心。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