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 | 靖海侯:改革是长期工程,不仅限于一年任务

2024-10-12 08:27

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下周三(16日)公布新一份《施政报告》,时评人靖海侯今日(11日)在微信公众号发表一篇题为《对施政报告的合理期待》的文章,指李家超的第三份施政报告难度很大,一方面是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成为国家头等大事,亦必然成为报告主题;另外,香港当前情势显著,面临内部突破发展瓶颈、外部突破美国打压的双重挑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方式无法奏效,各方期待甚高,希望它有对香港发展的系统谋划、超前布局,赋予其再勾勒香港前景的功能角色。

改革是长期工程

不过,靖海侯指出,改革是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不仅限于一域、一年的任务,指望一份任内的年度施政报告完成所有改革布局、厘清所有改革事项、解决所有改革问题,不现实、不合理、不具可行性;动起来,行一步,就是香港推动改革最好的姿态,就是新一份施政报告最好的亮点。

以下为文章全文:

01  

10月16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将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这是香港的大事。

这段时间,为了拿出一份高质量的施政报告,李家超已举办逾40场咨询会。

内部讨论,外部调研,问计于各界,对施政报告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一定是李家超最近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02 

任职两年多,已发表两份施政报告,理论上,李家超制定第三份施政报告已然驾轻就熟。

实际情况恐并非如此。

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亦必然成为香港第三份施政报告的主题。相比前两份,新一份施政报告所承载的使命任命更显宏大、开阔和艰巨。此其一。

其二,香港当前的情势显著,面临内部突破发展瓶颈、外部突破美西打压的双重挑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治理方式无法奏效,难以廓清香港未来。对新一份施政报告,各方期待甚高,希望它有对香港发展的系统谋划、超前布局,赋予其再勾勒香港前景的功能角色。

主题是改革,定位是规划,要求是焕然一新、立竿见影,太多的“既要也要”让制定施政报告难度剧增。

03

矛盾是现实存在的。

行政长官发表施政报告,是其年度治理行动;第三份施政报告,是行政长官中期任职文件。

期待超越年度工作安排,甚或期待超越任期工作布局,实质上已经超越了第三份施政报告的原始定位。

统筹现实与未来、平衡期望与实效,成为李家超正面对的一个突出课题。

他上任以来,一直秉持“以结果为导向”的治理理念。如今,治理要求升级,发表施政报告本身也成了特区治理的KPI,而且是层级最高、难度最大的硬性指标。

04

可能不同于很多人的认识,本任行政长官和本届特区政府或许才是最难的一届。

受命于非常时期——香港大转折、国家大时代、世界大变局,李家超施政面临以往完全不同的环境条件,亦处在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中。

重大转折后要求的是重大发展,超高信任的另一面是超高期待。

以往特首施政得到60分就算称职,现在人们急切盼望新气象新发展,李家超所领导的本届特区政府可能需要拿到80分、90分才让能人满意。

更甚者,是各方对李家超第三份施政报告的期望值,相比前两份,目标分值也大幅提高。

也就是说,在香港维护国安建立牢固屏障、“爱国者治港”全面落实、社会政治环境整体优化的有利环境下,李家超施政的压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沉重了。

05

压力当然是必须的,这是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要求,推动特区提高治理能力的良性激励机制。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香港虽已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但至今许多历史问题仍未全面彻底解决。稳定的环境+稳健的施政+稳妥的改革,仍是特区需要保持的主基调。

在回归20周年时,习近平主席说香港要“积极稳妥推进改革”。三中全会后,夏宝龙会见李家超,希望香港通过改革实现更好发展,指出相信特区政府能“积极稳妥推进各领域改革”。

要积极,要稳妥,两者不可偏废。

如果深入研究三中全会《决定》香港论述部分,人们还会发现中央对香港的期望要求是不变的——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定位不变、于国家的战略功能不变、发展上的主体经济不变,巩固提升金融、贸易、航运三大国际中心地位,有能力参与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是香港的首要责任。

也就是说,香港要识变、应变、求变,但变是为了不变——保持香港的成功基因,延续香港的稳定繁荣。改革不是小打小闹,但更不是翻天覆地。

对于李家超第三份施政报告的定位,需要更理性些,“守正+创新”才应考量其质量成色的主标准。

守正是改革的基本框架,创新是改革的形象标识,改革不能造成“地动山摇”的后果,偏离了改革的初衷。

改革,也要有底线思维——这也应是对香港推动改革的一条认识。

06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是刚性要求;香港各界要识变、应变、求变,是现实需要。香港的改革必然要拉开大幕,集约呈现。

近来,李家超频繁提及改革,论述不断深化和升级。看得出来,特区政府目前和今后的工作主线就是谋划和推动改革。

对于改革,香港各界还需认识到一条最基本的逻辑:改革是系统工程,是长期工程,不是仅限于一域、一年的任务。

指望一份任内的年度施政报告完成所有改革布局、厘清所有改革事项、解决所有改革问题,不现实、不合理、不具可行性。

李家超近日曾言,香港改革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无疑,这是理性的思考。

实则,在第三份施政报告中,李家超能讲明改革理念、指明改革路线,从局部作改革破局,或“以立促破”,或“立破并举”,呈现出特区识变、应变、求变的决心和信心,施政报告的改革主题就能立起来,施政报告就可以催化、凝聚社会齐心推动改革的动能。

动起来,行一步,就是香港推动改革最好的姿态,就是新一份施政报告最好的亮点。

07

施政报告还有几天就要发表,可以想象,李家超和他领导的特区政府正为此殚精竭虑。

夏宝龙主任上次会见李家超,一是为特区管治团队既有努力打上鲜明的改革标签,二是用一个关键词“相信”表达了对特区政府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期望。

注入动力、自加压力,第三份施政报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主动稳健施政保驾积极稳妥改革,才能坚实香港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不是一阵风而是更长久地赢取各方的肯定。

香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是好还是不好,不会只看其一份施政报告,而是特区管治团队的久久为功。

这是特区政府应有的作为,也应是各方对特区政府的合理期待。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最权威的香港本科升学资讯!10月19日,星岛新闻集团携香港各大高校,在深圳举办香港高等教育博览会,推介优质香港高等教育资源。名额有限,请点击链接填写资料,及早获得参加机会。

https://www.wjx.top/vm/QkvSl2q.aspx

报名人数众多,会有资格审核环节,请务必认真填写。

报名人数众多,会有资格审核环节,请务必认真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