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泊车“不够智能”,业界促港府急起直追解“车位荒”

2024-10-24 08:40

香港地少车多,泊车位长期供不应求,近年当局于3个短期租约的露天停车场引入智能泊车系统,供应180多个智能泊车位,惟有驾驶人士指,相关停车场的设施“不够智能”,最败笔是缺乏充电设施;另外今年于深水埗启用的智能停车场更因位置“隔涉”,使用率差强人意。在“一地多用”的原则下,未来2年将有多个附设智能泊车系统的政府公众停车场落成,当中包括位于深水埗的全港首个地底圆筒形智能停车场。有学者及工程师指,智能停车场是环球趋势,香港起步迟,更应加强设施及谨慎选址,才能吸引驾驶者使用。

香港汽车数量于过去10年迅速增长,去年全港有逾63万辆私家车,而泊车位则有逾71万个,私家车和车位比例约为1.13,虽较2021年的1.09有所缓和,但仍落后于海外城市每辆私家车有1.6或1.7个车位。不少驾驶人士指,“泊车荒”于假日特别严重,若驾车到闹市,无论是公营或私营停车场都“一位”难求,反映泊车位严重短缺。

自动泊车“不够智能”

▲德国禾夫斯堡采用的智能停车场,可同时升降多辆汽车,增加泊车效率。

常用智能泊车系统

▲常用智能泊车系统

议员盼增最大智能停车场宣传

有见及此,运输署于2018年研究在香港推展智能停车场,其后定出8个相关项目,于不同地点兴建各类型的智能停车场,盼藉其多层设计增加泊车位,亦视作香港迈向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当中短期租约停车场及政府公众停车场各占4个,前者已有3个智能停车场被启用,署方指未有备存相关使用率的资料。已启用的停车场位于荃湾海盛路、大埔白石角及深水埗钦州街与通州街交界,全属拼图型设计,除设传统车位,另供应合共182个具自动泊车功能的智能车位。

其中海盛路停车场于2021年底启用,虽远离荃湾市中心,亦有车主反映倒车驶入智能车位时甚感不便,但荃湾区议员伍俊瑜指,海盛路一带有不少工厦及商厦,不少上班族持有车辆,故不论传统或智能车位都供不应求。至于大埔白石角的智能停车场同属3层高,因旁边有多个私人屋苑,获不少市民使用。

而今年4月启用的深水埗钦州街与通州街交界的智能停车场,由4个4层高的载车架组成,是现时最大的智能停车场,系统可自动选择最佳泊车位。惟深水埗区议员陈伟明指,半年来该智能停车场使用率一般,估计与位于新发展区,远离深水埗人口密集的旧区有关,盼当局增加宣传。有家住深水埗区的私家车车主指,上址位置“隔涉”及距其寓所颇远,但最大问题是没有充电设施,因此暂不考虑使用。

自动泊车系统仍不够智能

汽车工业学会会长李耀培亦关注智能停车场的使用情况,他曾试用海盛路的智能泊车位,发现要倒车驶上暗斜的专用车架,但因车架狭窄,即使他有数十年驾驶经验亦不习惯。他指,智能停车场于内地、英、美、日本及新加坡都已采用多时,现时外国大城市的智能停车场已采用计算机操控的“自动导向车”系统,司机将私家车驶于指定卡板,自动导向车便将盛载私家车的卡板运送至空置泊位,过程简便快捷,司机亦可透过手机应用程序预约取车及查看其车辆情况,相比下香港智能停车场的自动泊车系统便“不够智能”。

工程师Sean亦指,另有与“自动导向车”原理相同的“电子飞毡”,该系统采用流动机械托盘,不用在固定路轨上行走,托盘旁设感应器,于运载车辆途中可避开障碍物,将车辆安全送到目标泊车位。他称,新加坡于10多年前已发展智能停车场,促港府急起直追。

事实上,现时香港不少屋苑和私人企业,亦已引入智能泊车系统。当中领展辖下停车场已改用车牌识别技术,当车辆驶入停车场,闸杆会自动升起,驾驶者毋须手动拍卡,减少等候时间。

需添充电装置吸引驾驶者使用

身兼香港大学未来城市共同实验室主任的港大地理系教授卢佩莹亦指,现时当局3个已启用的智能停车场只算是大型铁架,未来筹建同类工程时应升级为“豪华版”,增加其他不同设施,如增添充电装置,才能吸引驾驶者使用。李耀培亦指,该3个智能停车场属试验性质,希望可提供参考数据,优化未来兴建的智能停车场。

其实在深水埗钦州街与通州街交界的智能停车场附近,当局正兴建属政府工程的全港首个地底圆筒型垂直升降智能停车场,预期2年后落成。届时停车场地面将为休憩公园,地底则建造由升降设备运送车辆的智能泊车系统,将提供约170个地底智能泊车位。据立法会文件显示,该地底停车场造价逾7亿元,将使用多项先进电子设备,如车牌识别系统及车辆出入管制系统。Sean指,喜见该类大型智能停车场于香港建造,但促当局多加宣传,避免使用率不高的情况再次重演。

曾于大专院校教授汽车工程的营运工程师学会副会长冯敏强则指,要实时解决闹市泊车位不足的问题,最理想是于铜锣湾、尖沙咀、湾仔及旺角等核心区域,建立提供大量泊车位的智能停车场。

对于当局未来可能兴建更多智能停车场,以疏导泊车位不足的情况,伍俊瑜指,市建局现已展开“荃湾地区规划研究”,认为可在属“核心区域”的荃湾市中心以外地点,觅地建造大型智能停车场,可望将私家车引导至市中心外围纾缓问题,司机亦可经区内行人天桥返回市中心。他亦建议,当局于远离市中心的沙咀道球场兴建地底停车场,完工后保留球场,另可利用工厦停车场高楼底的设计,设铁架式智能泊车位,若能建造3层铁架,可令泊车位增加2倍。

大埔区议员罗晓枫则关注,智能停车场需增设充电设施才可吸纳电动车车主。据了解,现时短期租约停车场合约期只有数年,当固定合约届满后,当局可能会按半年续租,承办商未必愿意作出大额投资增建设备。他建议,当局延长合约期,或直接由政府建造相关充电设施,即使日后承办商约满离场,仍可继续让市民使用,亦可增加场地的吸引力。

运输及物流局指,推广自动泊车系统初期,市场上未有成熟及经证明稳妥、可在多层或多方向运行的自动泊车系统安装的电动车充电设施,但留意到最近有个别拼图型自动泊车系统,能够安装相关充电设施,有关部门将尽可能为新建政府停车场内安装,而短期租约停车场的营运者可按情况加设,相关部门乐意支援。

学者倡咪表增充电功能 多管齐下添设施

政府订下目标,于2027年中前将电动车充电停车位增加至约20万个,有大学学者建议路边泊车“咪表”应增加充电功能,多管齐下增加相关设施。

为追赶香港于205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港府大力推动电动车,至今年8月底,全港有约10万辆电动车,占车辆总数10.9%,惟现时全港约有4万多个充电设施,港大地理系教授卢佩莹认为,新落成的智能停车场应增设充电设施,亦建议当局未来更换具充电功能的路边泊车位“咪表”。环保团体成员Tim认同为“咪表”增值,因为现时全港约有1.9万个咪表,若在其中一半安装充电装置,亦可增加近万个充电位。

早前环境局局长谢展寰曾称,新登记电动车虽有增加,但市面仍有大量燃油车行驶,忧增加充电装置的咪表使用率不高。Tim称,距当局订下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记燃油私家车的目标只有10年,预期未来数年新登记电动车数量有增无减,盼当局高瞻远瞩,尽快增加电动车充电设施,可望鼓励更多车主“换车”。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