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得懂老黄历吗?古代的天象与物候简要介绍

2024-11-07 13:54

中国老黄历是一种能同时显示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并附加大量与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的历书;可以用来选择出嫁、动土、出行、开张的吉日等,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带有许多农耕信息的一种历法。

相传老黄历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民间又俗称为“通书”。但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等。本文将有关天象、物候的名词择要叙述如下。

一、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个段落,每段约隔半个月,分在十二个月里。

二、七十二候

五天一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平年)为七十二候,为与二十四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个节气、一年为七十二候。

七十二候的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为相应名称,叫“候应”。七十二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麽准确,其中还有不科学的成分,但对于瞭解古代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当时确定物候的始见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实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所以很难广泛应用。现在黄河流域物候现象已发生变化,其他地区的物候更是千差万别,必须不断发展物候学,制定新的自然历,否则照搬古书是行不通的。

三、龙治水

每年都有龙治水的传说,但几条龙治水,却数量不同,根据每年正月的第一个辰日(辰为龙)在第几日,便决定几条龙。如在正月初五,就叫“五龙治水”,在初六,就叫“六龙治水”,等等。据说,龙数越多,雨量越少;龙数越少,雨量越多。民间自古就有“龙多不下雨”的谚语。

四、牛耕田

每年都有牛耕田的传说,但几头牛耕田,却同上述的“龙治水”一样。每年第一个丑日(丑为牛)在正月初几,就是“几牛耕田”。耕田的牛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耕牛多,这年的收成就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