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进步思想

2024-11-07 13:56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笔法的,有用事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期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

《左传》一书,丰富多采。其主要内容,是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其次则天道、鬼神、灾祥、卜筮、占梦之事,作者认为可资劝戒者,无不记载。由于春秋战国间社会的巨大变革,《左传》通过人物言行所表现的进步思想是很显著的。

首先是民本思想。例如卫人逐其君,晋侯以为太甚。师旷说:“或者其君实甚。……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纵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襄公十四年)师旷这番议论,表面上似乎没有摆脱天道鬼神的观念,但实际上却是根据民众利益来发表他的政见。

春秋以来,阶级斗争剧烈。在统治阶级里,逐渐有人在实际斗争中接受经验教训,认识到民众力量的强大。如果想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争取民众,这就是民本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爱国思想。郑国富商弦高遇秦兵侵郑,机智地以犒师为名,接近秦军,因而保全了郑国(僖公三十三年)。吴师攻入楚国郢都,楚昭王奔随。楚臣申包胥至秦国乞师,七日夜哭不绝声,饮食不进。最后秦竟出兵,败吴而复楚(定公四年)。

作者记载这些动人的历史事件,就是有意表扬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是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和荒淫无耻。例如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不群,“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十年,又载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于夏氏。公谓行父曰:“征舒似女。”对曰:“亦似君。”如此之类,《左传》记载不少。

体现了历史家“不隐恶”的思想原则。还反对用人祭祀和殉葬的暴行。秦穆公以子车氏之三子为殉。作者即藉“君子”之言来批评他“死而弃民”,“难以在上”。(文公六年)可见作者对野蛮残忍、灭绝人道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