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 欧盟制裁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利弊

2024-11-10 16:54

美媒《欧亚品论》11月7人文章:欧盟制裁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将对欧洲消费者造成打击。报道如下:

欧盟倡导自由市场经济,要求亚洲、非洲、拉美等国家为欧洲资本、产业、产品和服务提供支持,不施加任何贸易限制。欧盟声称欧洲资本的自由流动是其贸易的核心原则。

然而,当资本和服务来自中国、印度或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时,这一原则却不再适用。殖民主义思想依然体现在欧盟的政策中,将全球南方视为欧洲产品的倾销地。欧洲的自由贸易和对全球南方的贸易限制反映出新殖民主义的商业逻辑。     

近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EV)征收35.3%的反补贴税,加上10%的常规关税,使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盟的关税总额达到45.3%。这一政策名义上是保护欧洲汽车产业,实际上却损害了欧洲消费者的利益。中国新能源汽车本可以让消费者享受更实惠、技术更先进的选择,但欧盟却优先保护欧洲资本家的利益,而忽视了消费者需求。

欧盟的补贴政策主要惠及大公司和资本家,抑制了小企业的发展。相比之下,中国的补贴重点在于消费者利益,尤其是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进环保和减少污染。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表面上是保护本土企业,但实际上是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维持资本家的市场地位。这些政策导致欧洲新能源汽车价格上升,消费者利益受损。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不仅技术先进且价格亲民,使得更多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与此相比,欧洲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难以在价格和技术上与之竞争。自由市场竞争本应促使欧洲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但欧盟却通过与中国协商设定市场底价,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进一步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规模优势,能够承受欧盟的反华政策影响,但德国和法国的汽车产业却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如果中国企业减少在欧洲的投资,土耳其和匈牙利等依赖中国投资的国家将受到影响。目前更多中国新能源车企业正在这些国家建厂,带来投资和就业,但欧盟的政策可能限制这一趋势。

中国的经济和制造优势来自其技术进步和敬业的劳动力,这种模式为欧洲提供可效仿的参考。然而,要求欧盟真正做到自由开放的贸易并不现实,因为欧洲传统的利润优先观念依然主导着其政策。这种观念今天仍深深影响着欧洲的资本家和企业精英。

进口关税与欧盟宣称的自由市场价值观背道而驰,欧盟的反华立场凸显出其真正优先事项。德国和匈牙利对这些政策的反对,也显示出欧盟内部的分歧。一些欧洲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因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而受影响,而有关中国新能源汽车可能涉及数据安全风险的指控毫无根据,更多是一种抹黑策略。

在应对欧盟的反补贴政策时,中国不应采取关税报复的手段,而应专注于深化在欧洲的投资,以创建替代性的工业合作模式。这样的策略不仅有助于中国在欧洲建立更积极的形象,还削弱了欧洲精英的反华宣传。专注于为中国和全球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和合作机会,有助于实现共同繁荣和经济增长。         

编译/迪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