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渲染朱元璋死后殉葬

2024-11-22 13:39

有人说“没有人能高兴地从《明史》中走出来。”《明史》是清朝建立初期政府组织编撰的,里边对明朝的有些记载看得让人十分沉重,其中有一项就是明朝的下葬制度。《明史》对朱元璋做了详细记载,尤其是对于朱元璋死后的殉葬仪式,很突兀的进行了生动渲染。

《明史》中说朱元璋死前交代,要把他前朝得力官员和后宫中宠爱的美人一起殉葬,另外承恩雨露但没生孩子的嫔妃宫女作为添头也要殉葬。

同时朱元璋为表达英明,给殉葬人员进行了极大的补贴与奖励,殉葬人员可以选择死法,死后不但自身将获得极尽哀荣,其所在家族也会加官进爵,甚至很多爵位都能世袭罔替。

补贴是统一的,但是奖励却根据“贡献”而定,比如主动殉葬的要比强制殉葬的人获得的奖励多很多,甚至对于想要逃避殉葬的不但要被强制杀死,还会给家族“蒙羞”,家族会受到申斥处罚。

再比如有些嫔妃貌美娇俏,深得朱元璋宠爱,那么为了让这些人死后能依然保持好皮相,她们的死法只能是饮下水银,这些人的奖励则更加丰厚。

当然只针对那种主动喝下水银的,对于那种拼命反抗而被强行灌下水银的照样会惩罚其家族。

当时朱元璋宠爱的嫔妃中必然有生下孩子的,如果是皇子那就“免殉”,这是朱元璋特意交代的,但是如果生下的是公主,那就不能“免殉”了。

据说当时朱元璋十分疼爱的一个女儿哭著央求朱元璋不要让她母亲殉葬,朱元璋无力地躺在床上但不能阻碍他生气,当著女儿的面让宫人给她母亲送去了毒酒。

交代完一切后,朱元璋溘然长逝,然后殉葬也开始了。

前朝被选中殉葬的官员大多数家大势大,人脉也盘根错节,因此多番运作下,这些官员给自己找了一个新途径,就是参军,从一个小卒做起,失去了高官厚禄,但保住了生命,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而后宫嫔妃就比较混乱了,主动殉葬的大有人在,其中明白逃不过去认命的有之,把死后哀荣和家族荣耀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也有之,这些已经佔了大多数。

还有部分散尽私财贿赂守将逃回家的人,但是这部分人中又有一大部分被家族重新送了回去,这些家族或者害怕东窗事发,或者对皇权愚忠到底,或者希望能牺牲一人换取家族利益。

其实有些家族还是十分疼爱孩子的,家族出面奔走斡旋,也成功把自家要被殉葬的孩子救了回来。

这些不论是逃回家里被家人藏起来的人,还是被家人付出极大代价救出来的人,她们的后半生要么远嫁,要么背井离乡与家人一生都未再见,要么青灯古佛苟活于世,再也不能活在阳光下。

当然也有直接逃跑的妃嫔,但是当时殉葬命令是临时下的,命令下达之前皇宫已经被军队围上了,一旦有人贸然逃跑就被当场格杀。

后来有人分析朱元璋要前朝官员和后宫嫔妃殉葬的原因,除了朱元璋希望他死后也能继续享受帝王生活和权势这样的老论调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朱元璋希望能给后代肃清朝堂后宫。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有史料记载,当时被选中殉葬,后来被迫做一个无名小卒的朝廷官员,大多数都是结党营私,贪污受贿,不做实事的人。至于妃嫔美人,因为古代女子地位实在低下,哪怕贵族女子,都不能真正意义上获得作为人的尊重,加上历代殉葬基本上都是妻妾妃嫔,她们殉葬可以给朱元璋“肃清朝堂”掩人耳目。

当然,因为《明史》是清朝统治者组织编撰的,后世史学家们尝尝对其真实性存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