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汤和参加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后以功授千户,次年归属朱元璋领导。
汤和在元至正十四年(1354)即跟随朱元璋攻城掠地。至正二十七年,汤和受征南将军之职,攻庆元(今宁波),方国珍弃城入海逃走,汤和穷追不捨,迫使方国珍投降,平定浙东。接著兵进福建,攻破延平(今福建南平市),活捉陈友定,平定福建。洪武四年(1371年),汤和受封征西将军,攻打四川重庆,消灭了夏国。他还分别于洪武五年、九年、十四年、十八年在西北一带讨伐元朝残军,取得胜利。他随朱氏南征北战37年,功勳卓著,封信国公。
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做皇帝后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有的获罪被杀,有的无罪赐死,唯独汤和能幸免于难,这其中有甚么奥妙吗?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先立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立的太孙朱允炆,都为人仁厚,性格偏软,朱元璋当然不放心自己死后还留下一帮战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永固铺平道路。本来,汤和也在必杀之列,可因为他的机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汤和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比朱元璋的资格还老一些。后来朱元璋脱颖而出,逐渐成为首领。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看到朱元璋当老大,难免心里不服气,而汤和虽“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这份功劳,朱元璋是一直认账的。
汤和不争功,能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平待遇。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时,朱元璋故意降汤和一等,找个茬只封他为侯爵,而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爵。他却很谨慎,从不发牢骚,继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几年后被封为信国公。
汤和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洪武一朝,功臣纷纷被诛杀,特别是胡惟庸一案,牵连无数,令汤和前胸冷后心凉。他知道,朱元璋的最大心病,乃功臣手中所握之权。于是,1385年,60岁的他做出的重大决定,主动辞官,回家养老。朱元璋大悦,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造巨宅,让他衣锦还乡。
回家后,他又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善待乡邻,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没有放鬆对他的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报到朱元璋那里,因而他就整天喝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从不结交地方官和乡绅,不谈国家大事,给人一副只贪图享受、别的事一概不管不问的印象,让朱元璋非常放心。
就这样,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的高龄病逝,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死后被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