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体育设施未普及,办虚拟比赛增诱因,创新科技助全民运动

2024-11-28 09:03

《智创运动科技系列》之 普及篇

后疫情时代人人注重健康,惟研究发现香港在学及在职青年运动量偏低,面对人口老化带来沉重医疗负担的挑战,更显推动全民运动的重要性。综观其他亚洲地区,供公众使用的智慧体育设施已甚为普及,惟香港仍处起步阶段。为鼓励大众以安全方式锻炼身体,本地初创公司和学界研发侦测运动姿势的智能科技,添加游戏和竞赛元素,增加运动趣味;有业界人士指,虚拟体育门槛低,适合地少人多的香港,未来可考虑举办相关赛事,吸引公众参与,并为新世代建立运动基因,走上健康大道。

本港每年举办全民运动日,鼓励市民恒常参与体育活动。

▲香港每年举办全民运动日,鼓励市民恒常参与体育活动。

经历疫情洗礼,不少港人爱上运动,由踏单车、跑步到瑜伽,然而衞生署《2020-2022人口健康调查报告书》发现,约25%成年人体能活动时间不达标,而缺乏运动正是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过胖及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最新数据亦显示,香港人口持续高龄化,统计处推算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由2021年20.5%增至2046年36%,即由现时每5人中有1人是65岁及以上,增至每3人中有1人,届时公营医疗开支更形庞大。

料每年减少50亿医疗开支

教育大学健康与体育学系高级讲师及副系主任雷雄德关注,市民长期缺乏运动引发的健康问题,势加重公营医疗负担。他引用欧洲及美国医学会文献指,推动全民运动,尤其是基层普及运动,每年可减少约2%至5%的医疗开支,保守估计可降低40至50亿元以上的香港医疗开支。

内地多市设立智慧跑道,可实时采集运动数据。

▲内地多市设立智慧跑道,可实时采集运动数据。

综观其他亚洲地区,部分已采用智慧体育设施以推展全民运动。其中内地早在2019年公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说明要利用崭新信息科技,建设智能健身径及体育园。其后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亦明确提出要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

具体例子是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多地的智慧跑道,市民可实时获取温度及天气报告等数据,以及专业的跑步指示,连接后更可在手机或其他穿戴式装置上,获取跑步速度及休息时间等建议;南昌赣江市民公园的智慧跑道,能自动记录跑者的步数、速度;沈阳市的公园安装了智能太空漫步机、划船训练器等,能实时播放运动数据,并提供可视化的教学。

让市民接触多种运动增趣味

该类设施在港尚未普及,参考康文署网站,目前仅深水埗及圆洲角体育馆的健身室有装设电子虚拟单车,并在各区设具备体脂机的自我体质测试站。康文署称,将于2024至2025年度在维多利亚公园、海辉道海滨公园等4个游乐场,尝试引入智能健身设施,让市民存取个人运动数据等信息,方便管理个人健康及增加运动乐趣,盼鼓励市民恒常运动。

有业界人士坦言,香港人口密度高,但土地和资源有限,难如内地般大规模兴建或扩建智慧公园,发展电子虚拟运动或是出路。他强调,虚拟运动更像游戏,但基于真实运动而设计,确保锻炼效果,市民可安全地尝试在港较难接触的运动类别,例如滑雪、赛艇等,“低成本、低门槛,既是运动,也是娱乐,更容易增加市民的兴趣。”

GOFA运用动态识别系统,实时为用家提供个性化训练。 GOFA及Bupa提供

GOFA运用动态识别系统,实时为用家提供个性化训练。 GOFA及Bupa提供

香港初创公司GF Lab(GOFA)推出健身和体感游戏的应用程序,创办人及行政总裁锺继业指,前者透过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运用动态识别系统与3D姿态识别技术,实时为用家提供个人化训练;后者将运动乐趣融入日常生活,利用游戏和与亲友互动的元素,提升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该公司亦与香港体适能总会合作,推出针对长者的体感游戏,并以香港地标作游戏背景;长者在荧幕前做指定动作,训练协调,加上竞赛元素,让运动增添趣味。

结合AI数据监测用家动态

另一初创公司ATTA Technologies研发了结合AI的“数据教练”,用于训练篮球、足球、跳绳和拳击等运动,获部分本地学校和健身室采用。

此外,由香港大学运动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流动应用程序RoboCoach,通过镜头侦测12项体适能运动的动作,包括深蹲、开合跳、高抬腿等,利用AI分析使用者的骨架和肢体动作,配合教育局的体适能奖励计划,统计学生的体适能次数及表现。

以香港为起点的亚洲体育科技发展协会,亦将智慧体育推广至校园,以AI识别学生的运动动作,并将历史场景融入智能场景,一众本地学生更曾与内地温州市学生连线,进行“数字跳绳比赛”,以运动会友,同时学习中华文化。

另一业界人士提到,台湾和内地均有举办虚拟运动赛事,香港亦可主动举办相关赛事,让市民更有动力做运动。翻查资料,台湾桃园市政府今年举办单车、跑步和划艇的虚拟三项运动赛,供公众免费报名参加,还设抽奖活动,不论成绩,在预赛完赛次数越多,中奖机率越高,藉此鼓励市民积极参与。

台湾今年首办虚拟三项运动赛。

▲台湾今年首办虚拟三项运动赛。

至于内地,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包括虚拟单车、高尔夫、赛车、滑雪等项目,总奖金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主办单位接受传媒访问指,虚拟赛事的参赛成本低、覆盖面广、赛季的时间长、互动方式丰富,盼以虚拟体育为传统体育赋能,让参加者建立运动习惯。

实际上,今届奥运赛会亦曾办在线全民马拉松比赛,让全球4万多名市民体验于巴黎街头跑步,而在线马拉松覆盖全球各时区,支援16种语言,成为另类体坛盛事。

政府去年公布的《全港社区体质调查》发现,逾半市民体能活动量不足,当中66.3%的儿童和50.7%的青少年未达到世界衞生组织所建议,每星期平均每天进行60分钟或以上中度至高强度体能活动的体能活动水平。雷雄德相信,从儿童及青少年阶段建立健康运动概念,有助播下健康种子,助新一代培养运动习惯,长远减少患慢性病风险。

理大体育科技研究院其中一项研究是「太极健身跑」。 理大提供

▲理大体育科技研究院其中一项研究是“太极健身跑”。 理大提供

院校研太极健身跑 调节速度阴阳状态

有院校研究“太极健身跑”,以维持心率为目标,盼助市民建立跑步习惯。

理大体育科技研究院的“太极健身跑”研究计划,通过调节跑步的方式,由速度较慢、心率较低的“极阴”状态,平稳地提升至速度较快、心率较高的“极阳”状态,回归至“极阴”状态,让身体维持在舒服的目标心率。研究院院长张明教授也有“试跑”,他说,本身患有高血压,连100米都跑不了,以“太极跑”跑一年半后,现时可跑3至4公里,其后血压会短暂降低。

张指,研究院长远希望建立人体的大数据库,通过科技快速扫瞄得到人体特征,提出潜在问题,再作后续处理。他续指,“运动处方”的概念在内地和外国已推行,通过运动而非服药解决健康问题,“所以我们在研究不同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正确做运动能否改进慢性疾病,以及找出适合作为处方的运动。”

虚拟运动赛能降低运动受伤风险,图为本月举行的虚拟跆拳道世界锦标赛。

▲虚拟运动赛能降低运动受伤风险,图为本月举行的虚拟跆拳道世界锦标赛。

体育科学位需求大 院校增课程注新血

早前联招出现36人争逐1体育康乐学科席位的情况,反映本地对体育相关学科的需求。有院校将加开体育科技课程,盼为香港注入新血,推动运动科技普及化。

本年度有17间院校开办39项体育运动相关课程,学友社学生辅导顾问吴宝城指,当中以教大的“运动科学及教练荣誉理学士”课程争持最激烈,联招改选后出现36人争一学位情况。他称,过去体育学科出路多是教师或教练,近年各院校增加工商管理、运动复康治疗及运动科学等项目,反映大专院校看到社会需要。

理大体育科技研究院院长张明坦言,香港体育相关学科受欢迎,但科技范畴的人才相对不足,该校明年将开办体育科技与管理理学硕士学位,必修课程包括体育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并在现有生物医学工程学学位课程,增设体育科技的专修领域,盼为香港和国际体坛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