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署持续推动惜食减废,餐饮业响应厨余回收,携手迈向碳中和

2024-12-18 08:58

目前香港每日产生3,300公吨厨余,其中约三成来自工商业。 环保署近年积极扩展厨余回收配套措施,全力协助工商业进行厨余回收,再转化为有用资源。 截至今年11月,从工商业界每日收集到约220公吨厨余, 比2023年上升接近四成。 与此同时,署方亦联同餐饮业界推广“惜食”文化,鼓励餐厅让顾客自选份量,为“食几多、嗌几多”的食客提供优惠,从源头减少产生厨余。

业界办会议展览 协力应对厨余管理问题

香港约有18,000间食肆,往往因人手与空间限制,处理厨余面临不少挑战。 “30 • 50绿色餐饮伙伴计划”联同环保署举办“30•50 绿色餐饮会议及展览 2024”,为各类型餐饮业持份者创建一个共同平台,通过经验分享与合作,共同解决厨余管理问题。

有约200间食肆透过参与环保署厨余回收计划或捐赠剩余可食用的食物给食物回收银行或慈善机构升级至今年新增的“钻石级”。

▲有约200间食肆透过参与环保署厨余回收计划或捐赠剩余可食用的食物给食物回收银行或慈善机构升级至今年新增的“钻石级”。

组织者黄家和阐述活动理念,30代表中国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同时强调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之重要性;而50则指香港计划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他强调,希望通过业界共同努力,在餐饮业推动厨余处理,进一步朝着碳中和的目标迈进。

黄表示会议上,多位专家分享环保管理、厨余转化新技术及碳排放管理经验,让业界对厨余处理有更深入理解。 黄续举例,连锁快餐、中式酒楼与中小型餐厅的实际运作情况各有不同,透过各商会代表及具代表性的企业分享成功例子,可以帮助业界更深入了解实践“惜食”、厨余回收及节能的具体细节。

参展商展示了最新厨余收集、处理技术,并与业界人士交换意见。

▲参展商展示了最新厨余收集、处理技术,并与业界人士交换意见。

会议现场设有展览,展示最新厨余收集、处理及转化技术,包括生物降解设备,利用复合生物菌种快速分解食物残渣,大幅减少厨余体积,以降低运输成本; 此外,还有崭新的绿色技术,将咖啡渣及茶叶渣结合聚乳酸(PLA)制造新型的3D打印材料。 黄期望这些新技术及创新方案可以启发餐饮业界进一步为减少厨余及碳排放作出贡献。

今年的餐饮伙伴计划亦举行碳中和(减废)约章及“惜食约章” 暨 “咪嘥嘢食店”计划表扬仪式,肯定机构和食肆承诺推动减碳、减废回收及厨余管理方面的努力。

主持仪式的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对所有获表扬的机构表示衷心感谢,赞扬机构为业界树立良好榜样,推动可持续减废回收文化。

连锁餐饮实践厨余回收 转赠食材至慈善机构

截至今年11月,累计有约1800间食肆参与环保署“咪嘥嘢食店”计划,根据餐厅参与程度,颁发钻石、金及银三个级别的认可资格。 其中,谭仔三哥米线早在2015年咪嘥嘢食店计划开展时便参与,目前全线200多间分店均获“钻石级”或“金级”认可。

“30 • 50绿色餐饮伙伴计划”组织者黄家和表示,相信餐饮业能够将厨余转化为有用资源,长远更可从中获益。

▲“30 • 50绿色餐饮伙伴计划”组织者黄家和表示,相信餐饮业能够将厨余转化为有用资源,长远更可从中获益。

谭仔国际有限公司国际业务总监柯晋誉表示,餐厅餐牌设有“少米”或“少少米”的选项,让顾客能够自主选择米线份量,避免浪费食物。 柯指,达到最高评级“钻石级”所需的额外资源其实不多,只要参与环保署的厨余回收计划便可。 此外,集团与慈善机构合作,在2024年利用剩余食材制作了八万个饭盒,配送给有需要人士。

在厨余回收方面,柯指出在客人用餐后,前线员工会将餐具和垃圾简单分类,经过隔水后,将厨余倒入专用回收桶。 厨余由商场清洁员工送往商场的回收点,待环保署的承办商收集,再送往政府的厨余处理设施转化为电力和堆肥。 柯透露,集团未来目标是将厨余回收计划推广至全线分店。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指目前已签署“惜食约章”的机构累计约1,600间,参与“咪嘥嘢食店计划”的食肆接近1,800间,并感谢所有已签署碳中和 (减废) 约章的机构,期待未来能见到更多机构参与。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指目前已签署“惜食约章”的机构累计约1,600间,参与“咪嘥嘢食店计划”的食肆接近1,800间,并感谢所有已签署碳中和 (减废) 约章的机构,期待未来能见到更多机构参与。

业界声音

香港餐务管理协会指,现时不少食肆因错估预制食物的份量造成浪费,应加强恒常统计并与社福机构合作,将剩余食物分发予有需要人士,或作为院舍的餐食。

现代管理(饮食)专业协会表示,业界需建立有效的厨余回收系统,例如在餐厅设置明确的厨余分类标志,帮助员工和顾客正确分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厨余等。 同时,应大力举办宣传活动,鼓励顾客参与“惜食”行动,提供折扣或奖励给减少食物浪费的顾客。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承认,业界在厨余回收方面可以实施更精确的食物预订和存储管理系统,以减少过量采购和食物浪费。

稻苗饮食专业学会认为,政府和业界在厨余回收上表现良好,但实际落地仍面临困难,例如民生区与商业区的回收情况不同,需各方努力制定灵活处理方案。 同时,政府应加大ESG概念的推广,让企业认识其重要性。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

环保署持续推动惜食减废,餐饮业响应厨余回收,携手迈向碳中和 | 星岛环球网

环保署持续推动惜食减废,餐饮业响应厨余回收,携手迈向碳中和

发布时间:2024-12-18 08:58

目前香港每日产生3,300公吨厨余,其中约三成来自工商业。 环保署近年积极扩展厨余回收配套措施,全力协助工商业进行厨余回收,再转化为有用资源。 截至今年11月,从工商业界每日收集到约220公吨厨余, 比2023年上升接近四成。 与此同时,署方亦联同餐饮业界推广“惜食”文化,鼓励餐厅让顾客自选份量,为“食几多、嗌几多”的食客提供优惠,从源头减少产生厨余。

业界办会议展览 协力应对厨余管理问题

香港约有18,000间食肆,往往因人手与空间限制,处理厨余面临不少挑战。 “30 • 50绿色餐饮伙伴计划”联同环保署举办“30•50 绿色餐饮会议及展览 2024”,为各类型餐饮业持份者创建一个共同平台,通过经验分享与合作,共同解决厨余管理问题。

有约200间食肆透过参与环保署厨余回收计划或捐赠剩余可食用的食物给食物回收银行或慈善机构升级至今年新增的“钻石级”。

▲有约200间食肆透过参与环保署厨余回收计划或捐赠剩余可食用的食物给食物回收银行或慈善机构升级至今年新增的“钻石级”。

组织者黄家和阐述活动理念,30代表中国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同时强调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之重要性;而50则指香港计划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他强调,希望通过业界共同努力,在餐饮业推动厨余处理,进一步朝着碳中和的目标迈进。

黄表示会议上,多位专家分享环保管理、厨余转化新技术及碳排放管理经验,让业界对厨余处理有更深入理解。 黄续举例,连锁快餐、中式酒楼与中小型餐厅的实际运作情况各有不同,透过各商会代表及具代表性的企业分享成功例子,可以帮助业界更深入了解实践“惜食”、厨余回收及节能的具体细节。

参展商展示了最新厨余收集、处理技术,并与业界人士交换意见。

▲参展商展示了最新厨余收集、处理技术,并与业界人士交换意见。

会议现场设有展览,展示最新厨余收集、处理及转化技术,包括生物降解设备,利用复合生物菌种快速分解食物残渣,大幅减少厨余体积,以降低运输成本; 此外,还有崭新的绿色技术,将咖啡渣及茶叶渣结合聚乳酸(PLA)制造新型的3D打印材料。 黄期望这些新技术及创新方案可以启发餐饮业界进一步为减少厨余及碳排放作出贡献。

今年的餐饮伙伴计划亦举行碳中和(减废)约章及“惜食约章” 暨 “咪嘥嘢食店”计划表扬仪式,肯定机构和食肆承诺推动减碳、减废回收及厨余管理方面的努力。

主持仪式的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对所有获表扬的机构表示衷心感谢,赞扬机构为业界树立良好榜样,推动可持续减废回收文化。

连锁餐饮实践厨余回收 转赠食材至慈善机构

截至今年11月,累计有约1800间食肆参与环保署“咪嘥嘢食店”计划,根据餐厅参与程度,颁发钻石、金及银三个级别的认可资格。 其中,谭仔三哥米线早在2015年咪嘥嘢食店计划开展时便参与,目前全线200多间分店均获“钻石级”或“金级”认可。

“30 • 50绿色餐饮伙伴计划”组织者黄家和表示,相信餐饮业能够将厨余转化为有用资源,长远更可从中获益。

▲“30 • 50绿色餐饮伙伴计划”组织者黄家和表示,相信餐饮业能够将厨余转化为有用资源,长远更可从中获益。

谭仔国际有限公司国际业务总监柯晋誉表示,餐厅餐牌设有“少米”或“少少米”的选项,让顾客能够自主选择米线份量,避免浪费食物。 柯指,达到最高评级“钻石级”所需的额外资源其实不多,只要参与环保署的厨余回收计划便可。 此外,集团与慈善机构合作,在2024年利用剩余食材制作了八万个饭盒,配送给有需要人士。

在厨余回收方面,柯指出在客人用餐后,前线员工会将餐具和垃圾简单分类,经过隔水后,将厨余倒入专用回收桶。 厨余由商场清洁员工送往商场的回收点,待环保署的承办商收集,再送往政府的厨余处理设施转化为电力和堆肥。 柯透露,集团未来目标是将厨余回收计划推广至全线分店。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指目前已签署“惜食约章”的机构累计约1,600间,参与“咪嘥嘢食店计划”的食肆接近1,800间,并感谢所有已签署碳中和 (减废) 约章的机构,期待未来能见到更多机构参与。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指目前已签署“惜食约章”的机构累计约1,600间,参与“咪嘥嘢食店计划”的食肆接近1,800间,并感谢所有已签署碳中和 (减废) 约章的机构,期待未来能见到更多机构参与。

业界声音

香港餐务管理协会指,现时不少食肆因错估预制食物的份量造成浪费,应加强恒常统计并与社福机构合作,将剩余食物分发予有需要人士,或作为院舍的餐食。

现代管理(饮食)专业协会表示,业界需建立有效的厨余回收系统,例如在餐厅设置明确的厨余分类标志,帮助员工和顾客正确分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厨余等。 同时,应大力举办宣传活动,鼓励顾客参与“惜食”行动,提供折扣或奖励给减少食物浪费的顾客。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承认,业界在厨余回收方面可以实施更精确的食物预订和存储管理系统,以减少过量采购和食物浪费。

稻苗饮食专业学会认为,政府和业界在厨余回收上表现良好,但实际落地仍面临困难,例如民生区与商业区的回收情况不同,需各方努力制定灵活处理方案。 同时,政府应加大ESG概念的推广,让企业认识其重要性。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