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向交投创新高,驻港内企增20%,两年引进近千企

2024-12-25 11:45

《大湾区四通五流系列》之资金流动篇

香港资金与湾区流动,亦接轨世界。政府近年积极招商引资,发挥香港“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角色。去年至今,以内地企业为主的逾900间企业来港开业;“沪深港通”联通内地及海外资金,其南北向交易额创新高;港府推动总部经济,驻港公司数量近1万间;IPO新股上市数量亦回升。金融界盼香港继续扮演“超级联系人”角色,利用市场深度及汇聚环球资金的优势,协助更多内地企业“出海”,并引进更多新兴国家企业来港上市、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继续发挥互联互通的优势。

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内地吸引外资的桥头堡。

▲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内地吸引外资的桥头堡。

由2022年底起,香港已引进66间重点企业,其中约50间为内地企业,另有近一半是行内龙头企业,连同“上、中、下游”公司来港,预期未来数年投资约420亿港元,创造1.7万个职位。据立法会文件,目前已有64间开始营运,其中23间(35.9%)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企业、22间(34.34%)是生命健康科技企业,另有11间(17.2%)涉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料有助带动本地产业发展。

政府近年积极招商引资,充分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具备的“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平台角色。

▲政府近年积极招商引资,充分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具备的“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平台角色。

去年内地对香港的直接投资

▲去年内地对香港的直接投资(表二)。

新资本投资者料增210亿投资额

去年投资推广署协助382间内地或海外企业在港落户或扩充规模,今年截至上月,有关数字已超越去年达逾530间,同比去年增逾50%,料首年为香港带来超过600亿元投资额。该署指出,今年3月推出的“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至上月底已接获722宗申请,当中91%获核实“符合淨资产规定”,而获入境处“正式批准”的申请有157宗,预计可为香港带来逾210亿元的投资金额。

按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香港是内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去年投资流量达1087.7亿美元,佔全部对外投资的61.4%,按年增长11.5%;至去年底,内地对港的直接投资总存量同比增10.3%,达1.75万亿美元,佔全部对外投资存量的59.3%。(见表二)

有经济分析师指,上述引资措施取得成效,与香港名列全球金融中心第三位,具雄厚金融实力息息相关。有来港企业指,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具资本自由流动和低税率的“双重优势”,加上备有跨境银行体系,及签订了避免双重课税协定,均是吸引到港的原因。

去年《施政报告》提出发展“总部经济”,按统计处《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按年统计调查报告》,今年的境外母公司驻港公司总数增至新高的9960间,按年升近10%,其中2620间是内地公司,比去年2177间增加20.4%。内地驻港公司中,有310间为地区总部、420间为地区办事处,以及1880间当地办事处,分别按年上升25.5%、29.6%及17.1%。(见表一)

内地驻港公司数量

▲内地驻港公司数量(表一)。

香港力拓总部经济,今年的境外母公司驻港公司总数达9960间创新高。

▲香港力拓总部经济,今年的境外母公司驻港公司总数达9960间创新高。

驻港公司近万间 总部经济见成效

整体业务上,驻港公司最多从事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业,共4730间,其次是金融及银行业的2020间。恒生大学商学院创业管理理学硕士课程主任邝家麒指,近年欧美企业将其亚太区总部迁出香港,但同时亦有中国企业选择到香港设总部,以便向外发展,当中于香港上市的体育品牌“李宁”,更斥资22亿港元购入北角整幢商厦作为集团总部。他强调,香港本身已是成熟的金融市场,港元与美元挂鈎相对稳定,亦是吸引海外或内地企业来港设置地区总部的因素。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对外事务)邓希炜则指,近年不少内地企业因应内地经济转型及增长放缓,欲透过香港集资及“出海”,但忧虑欧美企业减少下,影响香港国际化的形象及甲级写字楼的需求。他补充,内地企业有双总部概念,研发制造总部多于大湾区的深圳,对外贸易及集资业务设在香港,正是看中香港金融市场拥有全球视野,有助拓展业务。

在融入湾区的大方向下,香港肩负联通世界的重任,其中“沪、深港通”开通10周年,已成为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股票市场的重要渠道,南北向交易成交额在今年10月分别创下2800亿港元和5100亿元人民币的新高。截至本月20日,“北水”共买入7780亿港元的香港股票,创2016年以来的纪录。

“沪、深港通”创出南北向交易成交额新高

▲“沪、深港通”创出南北向交易成交额新高,证明互联互通机制成功运行。

新股上市回升 不乏物流家电巨头

另一方面,内地企业亦通过在港上市募集资金,截至本月20日,连创业板在内共66隻新股于香港上市,总集资额达830亿港元,成为全球四大新股市场之一,当中不乏内地物流巨头顺丰及家电龙头美的集团,后者更是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新股。邝家麒提到,内地股市蓬勃,香港股市具深度,市场全面开放,吸引环球资金及提高股票流通量,是内地企业“出海”上市,接触海外市场的首选。

有经济分析师指,数据反映香港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角色,以及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的桥头堡,有利人民币国际化,惟注意到现时77%外资透过沪、深港通持有A股,但在内地市场的外资不足5%,认为未来仍有发展空间。

邓希炜指,国际化是香港的强大优势,未来应吸纳更多新兴市场,或中东及东盟国家企业来港上市,现时马来西亚及越南亦不乏每年盈利数亿港元,具上市规模的企业。市场预期香港明年新股集资额达1200亿港元,包括盛传集资约390亿港元的内地电动车电池龙头公司宁德时代。邓指,新股来港上市可带动“路演”、律师及核数师等专业服务,并连带酒店及餐饮业务受惠。

有建议指宜设大湾区标准,协助湾区金融服务一体化。邝家麒认为,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体系及完善法制,可凭自身丰富的金融及财务经验,订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让其他湾区城市按步执行。他指,众多大湾区城市中,香港最具备相关资格,亦可说是“超级连繫人”角色的延伸。他举例,当家族办公室日渐普及,订立标准是合适的举措,亦提议当局发展数码货币的另类投资,争取相关投资者,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邝家麒

▲邝家麒提议当局发展数码货币的另类投资。

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 港宜把握金融产品商机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业界盼当局把握发展当中的金融产品商机。

截至10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衝破1.1万亿元的新高。恒生大学商学院创业管理理学硕士课程主任邝家麒指,凭藉庞大资金池、网罗环球投资者的市场深度,香港已是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提供清算、结算、融资、资产及风险管理等全面人民币计价金融服务。

人民币存款衝破1.1万亿元新高

今年《施政报告》亦提出一系列措施,如升级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为人民币计价的回购交易建立中央清算系统,以及提升香港人民币即时支付清算系统的夜间跨境服务能力等,便利离岸人民币市场全球结算。金融业界预期,未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香港角色将更吃重,当局应把握当中衍生金融产品机会,如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亦有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

香港拥有全球最庞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

中小企见湾区巨大潜力 纷北上拓展内销业务

湾区流通亦见诸香港中小企到大湾区拓展内销业务,以及保险业互联互通上。

经营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协助港商于内地聘请人手的何世杰指,近年不少香港中小企到大湾区开拓内销业务,由品牌拓展、电商,至茶餐厅饮食业,反映港商看到大湾区市场潜力,并指贸发局等机构提供“湾区经贸通”平台及考察团作支援,惟大湾区各城市提供不同的引资优惠,颇眼花缭乱,盼当局提供一站式“懒人包”,助港商更易找到落脚点。

寿险渗透率低 保险市场需求大

特首李家超于本月初的“亚洲保险论坛”提到,大湾区为保险市场提供机遇,如“港车北上”便实现汽车保险互联互通。保险业界指,大湾区人口是香港的10倍,平均年龄30多岁,但人寿和健康保险的渗透率不足5%,发展潜力巨大。团结香港基金顾问刘仲恒亦指,大湾区不乏高学历及年均收入5万至50万人民币或以上的人士,加上香港保险服务被内地人视为信心保证,从过去有内地人来港买保险,反映需求强大,认为保险业可于湾区寻找新商机。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

南北向交投创新高,驻港内企增20%,两年引进近千企 | 星岛环球网

南北向交投创新高,驻港内企增20%,两年引进近千企

发布时间:2024-12-25 11:45

《大湾区四通五流系列》之资金流动篇

香港资金与湾区流动,亦接轨世界。政府近年积极招商引资,发挥香港“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角色。去年至今,以内地企业为主的逾900间企业来港开业;“沪深港通”联通内地及海外资金,其南北向交易额创新高;港府推动总部经济,驻港公司数量近1万间;IPO新股上市数量亦回升。金融界盼香港继续扮演“超级联系人”角色,利用市场深度及汇聚环球资金的优势,协助更多内地企业“出海”,并引进更多新兴国家企业来港上市、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继续发挥互联互通的优势。

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内地吸引外资的桥头堡。

▲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内地吸引外资的桥头堡。

由2022年底起,香港已引进66间重点企业,其中约50间为内地企业,另有近一半是行内龙头企业,连同“上、中、下游”公司来港,预期未来数年投资约420亿港元,创造1.7万个职位。据立法会文件,目前已有64间开始营运,其中23间(35.9%)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企业、22间(34.34%)是生命健康科技企业,另有11间(17.2%)涉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料有助带动本地产业发展。

政府近年积极招商引资,充分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具备的“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平台角色。

▲政府近年积极招商引资,充分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具备的“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平台角色。

去年内地对香港的直接投资

▲去年内地对香港的直接投资(表二)。

新资本投资者料增210亿投资额

去年投资推广署协助382间内地或海外企业在港落户或扩充规模,今年截至上月,有关数字已超越去年达逾530间,同比去年增逾50%,料首年为香港带来超过600亿元投资额。该署指出,今年3月推出的“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至上月底已接获722宗申请,当中91%获核实“符合淨资产规定”,而获入境处“正式批准”的申请有157宗,预计可为香港带来逾210亿元的投资金额。

按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香港是内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去年投资流量达1087.7亿美元,佔全部对外投资的61.4%,按年增长11.5%;至去年底,内地对港的直接投资总存量同比增10.3%,达1.75万亿美元,佔全部对外投资存量的59.3%。(见表二)

有经济分析师指,上述引资措施取得成效,与香港名列全球金融中心第三位,具雄厚金融实力息息相关。有来港企业指,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具资本自由流动和低税率的“双重优势”,加上备有跨境银行体系,及签订了避免双重课税协定,均是吸引到港的原因。

去年《施政报告》提出发展“总部经济”,按统计处《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按年统计调查报告》,今年的境外母公司驻港公司总数增至新高的9960间,按年升近10%,其中2620间是内地公司,比去年2177间增加20.4%。内地驻港公司中,有310间为地区总部、420间为地区办事处,以及1880间当地办事处,分别按年上升25.5%、29.6%及17.1%。(见表一)

内地驻港公司数量

▲内地驻港公司数量(表一)。

香港力拓总部经济,今年的境外母公司驻港公司总数达9960间创新高。

▲香港力拓总部经济,今年的境外母公司驻港公司总数达9960间创新高。

驻港公司近万间 总部经济见成效

整体业务上,驻港公司最多从事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业,共4730间,其次是金融及银行业的2020间。恒生大学商学院创业管理理学硕士课程主任邝家麒指,近年欧美企业将其亚太区总部迁出香港,但同时亦有中国企业选择到香港设总部,以便向外发展,当中于香港上市的体育品牌“李宁”,更斥资22亿港元购入北角整幢商厦作为集团总部。他强调,香港本身已是成熟的金融市场,港元与美元挂鈎相对稳定,亦是吸引海外或内地企业来港设置地区总部的因素。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对外事务)邓希炜则指,近年不少内地企业因应内地经济转型及增长放缓,欲透过香港集资及“出海”,但忧虑欧美企业减少下,影响香港国际化的形象及甲级写字楼的需求。他补充,内地企业有双总部概念,研发制造总部多于大湾区的深圳,对外贸易及集资业务设在香港,正是看中香港金融市场拥有全球视野,有助拓展业务。

在融入湾区的大方向下,香港肩负联通世界的重任,其中“沪、深港通”开通10周年,已成为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股票市场的重要渠道,南北向交易成交额在今年10月分别创下2800亿港元和5100亿元人民币的新高。截至本月20日,“北水”共买入7780亿港元的香港股票,创2016年以来的纪录。

“沪、深港通”创出南北向交易成交额新高

▲“沪、深港通”创出南北向交易成交额新高,证明互联互通机制成功运行。

新股上市回升 不乏物流家电巨头

另一方面,内地企业亦通过在港上市募集资金,截至本月20日,连创业板在内共66隻新股于香港上市,总集资额达830亿港元,成为全球四大新股市场之一,当中不乏内地物流巨头顺丰及家电龙头美的集团,后者更是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新股。邝家麒提到,内地股市蓬勃,香港股市具深度,市场全面开放,吸引环球资金及提高股票流通量,是内地企业“出海”上市,接触海外市场的首选。

有经济分析师指,数据反映香港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角色,以及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的桥头堡,有利人民币国际化,惟注意到现时77%外资透过沪、深港通持有A股,但在内地市场的外资不足5%,认为未来仍有发展空间。

邓希炜指,国际化是香港的强大优势,未来应吸纳更多新兴市场,或中东及东盟国家企业来港上市,现时马来西亚及越南亦不乏每年盈利数亿港元,具上市规模的企业。市场预期香港明年新股集资额达1200亿港元,包括盛传集资约390亿港元的内地电动车电池龙头公司宁德时代。邓指,新股来港上市可带动“路演”、律师及核数师等专业服务,并连带酒店及餐饮业务受惠。

有建议指宜设大湾区标准,协助湾区金融服务一体化。邝家麒认为,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体系及完善法制,可凭自身丰富的金融及财务经验,订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让其他湾区城市按步执行。他指,众多大湾区城市中,香港最具备相关资格,亦可说是“超级连繫人”角色的延伸。他举例,当家族办公室日渐普及,订立标准是合适的举措,亦提议当局发展数码货币的另类投资,争取相关投资者,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邝家麒

▲邝家麒提议当局发展数码货币的另类投资。

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 港宜把握金融产品商机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业界盼当局把握发展当中的金融产品商机。

截至10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衝破1.1万亿元的新高。恒生大学商学院创业管理理学硕士课程主任邝家麒指,凭藉庞大资金池、网罗环球投资者的市场深度,香港已是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提供清算、结算、融资、资产及风险管理等全面人民币计价金融服务。

人民币存款衝破1.1万亿元新高

今年《施政报告》亦提出一系列措施,如升级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为人民币计价的回购交易建立中央清算系统,以及提升香港人民币即时支付清算系统的夜间跨境服务能力等,便利离岸人民币市场全球结算。金融业界预期,未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香港角色将更吃重,当局应把握当中衍生金融产品机会,如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亦有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

香港拥有全球最庞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

中小企见湾区巨大潜力 纷北上拓展内销业务

湾区流通亦见诸香港中小企到大湾区拓展内销业务,以及保险业互联互通上。

经营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协助港商于内地聘请人手的何世杰指,近年不少香港中小企到大湾区开拓内销业务,由品牌拓展、电商,至茶餐厅饮食业,反映港商看到大湾区市场潜力,并指贸发局等机构提供“湾区经贸通”平台及考察团作支援,惟大湾区各城市提供不同的引资优惠,颇眼花缭乱,盼当局提供一站式“懒人包”,助港商更易找到落脚点。

寿险渗透率低 保险市场需求大

特首李家超于本月初的“亚洲保险论坛”提到,大湾区为保险市场提供机遇,如“港车北上”便实现汽车保险互联互通。保险业界指,大湾区人口是香港的10倍,平均年龄30多岁,但人寿和健康保险的渗透率不足5%,发展潜力巨大。团结香港基金顾问刘仲恒亦指,大湾区不乏高学历及年均收入5万至50万人民币或以上的人士,加上香港保险服务被内地人视为信心保证,从过去有内地人来港买保险,反映需求强大,认为保险业可于湾区寻找新商机。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