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水上婚嫁习俗的婚嫁程序繁复多样,共有“夹年生”“拿茶叶”“择日”“使日”“起厨”“坐高堂”“上头”“嫁仪”(包括叹家姐、梳头、祭龙王、松头等)及“花船迎亲”“渡水饭”“拜堂”“闹洞房”“回门”,共13项,每一项程序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新郎进行“上头”仪式。
▲参加婚礼的新人接受亲友祝福。
“夹年生”是婚礼的准备阶段,包括选定合适的年份进行婚礼筹备;“拿茶叶”环节通常涉及双方家庭通过媒人交换茶叶等礼物,作为婚事的初步确认;“择日”是根据双方的生辰八字和家族传统,选择一个吉利的日期进行婚礼;“使日”是确定婚礼当天及前后几天的具体安排,包括各项礼仪和活动的顺序;“起厨”则是在婚礼当天,开始准备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坐高堂”意为新娘和新郎在婚礼现场的高堂上接受亲友的祝福;“上头”是新娘和新郎在婚礼前进行的一种传统仪式,象征着他们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嫁仪”是新娘在出嫁前进行的一系列仪式,包括梳头、祭龙王、松头等,同时会唱“叹家姐”,这是沙田民歌最原始的曲调;“花船迎亲”是新娘乘坐装饰华丽的花船,在亲友的陪同下前往新郎家;“渡水饭”为新娘到达新郎家后,双方家庭会在水上举行一场盛宴,庆祝这一重要时刻;“拜堂”是新娘和新郎在堂屋内向祖先和长辈行礼,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闹洞房”是婚礼结束后,亲友们会在新房内举行一系列的游戏和活动,以增添喜庆气氛;“回门”是婚后第三天,新娘和新郎会一起回到新娘家,探望父母和亲友。
其中,“花船迎亲”是水上婚嫁最具特色的环节。新娘身着中国传统婚服,在亲友的祝福声中款步登船,伴随着悠扬的咸水歌声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花船在莲洲秀美水乡风光的映衬下鱼贯而行,蔚为壮观。行至中途,新娘们还会进行水上婚嫁特有的祭龙王仪式,以祈求婚姻美满、幸福长久。
纵观整个婚礼流程,斗门水上婚嫁与水环境紧密相关,如“花船迎亲”“渡水饭”等环节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既是对疍家人生活方式的传承,也增添了婚礼的浪漫和神秘感。斗门水上婚嫁不仅融合了疍家人的传统习俗,还吸收了广府和客家文化的精髓。这使得婚礼流程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体现了斗门水乡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斗门水上婚嫁的程序繁复多样,颇为讲究,有相对固定、约定俗成的礼仪和物品。婚礼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吉祥寓意。如“上头”象征着新娘和新郎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拜堂”则表示对祖先和长辈的尊敬和感激。这些礼仪和寓意不仅体现了斗门人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也为婚礼增添更多的庄重和神圣感。
此外,斗门水上婚嫁的民俗流传与沙田民歌艺术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在“坐高堂”“叹家姐”“上头”“花船迎亲”“敬过堂茶”等过程中,都离不开高堂歌、叹情歌、姑妹歌等水上民歌的演唱助兴,人们在即兴的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快乐、感恩和孝顺等情感以及美好愿望。
珠海市斗门区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斗门水上婚嫁民俗的整个婚礼过程,都离不开沙田民歌的表演助兴。人们通过歌声来抒发情感,颂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鞭挞恶气陋习,传播水乡文化。沙田民歌成为水乡文化的一大特色,具有积极的传承和保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