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转眼即逝,过去12个月,港人、港府努力重建经济,振兴旅游,改善民生,惟受环球市场不景气、北上消费潮等影响,效果不似预期。 市面掀起结业潮,台当局亦高调撤换官员以提高施政效率,让市民看见其决心。 展望2025年,本报收集各界对施政、经济、就业、创科发展、融入湾区、体育及社福民生等层面的意见,整理出“救港10招”,冀未来365日官民携手做得更好,走出目前的困局,迈向康庄大道。
▲香港经济面对内忧外患,市面迎结业潮。
经济遇内忧外患 觅新贸易模式止血”
2024年香港经济内忧外患,虽然港股终止4年跌市,新股IPO集资额亦达830亿港元,惟今年首11个月楼价累跌6.55%。 政府截至10月的卖地收入仅37亿元,财政储备减至最新估算的约6300亿元,本年度赤字恐扩大至1000亿元。 旅游模式改变,内地客不过夜、不购物,加上港人北上消费热等,令零售业总销货价在首10个月按年跌7.1%,店铺接连陷结业潮。
楼价跌势未止 店铺接链接业
为救经济,上月85间企业签署北都投资意向书,可望分担政府压力。 政府亦将每年削减1%开支,并发债千亿港元,盼早日达致收支平衡。 惟分析指,明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香港经济料受地缘政治波及,在人民币或再度贬值下,重推一签多行的成效还待验证,整体仍未乐观,业界建议积极探索新的贸易模式,并促进已有产业升级转型。
重火力推超级盛事 省靓城市品牌
香港今年起推动盛事经济,已办200多项盛事,评价好坏参半。 多啦A梦巡回特展吸引500万人次观赏、香港七榄和渣打马拉松的成功,已成本地吸引游客的招牌; 另一边厢,年初国际迈亚密对香港队表演赛,球王美斯因伤未有上阵,国际桌球明星挑战赛和本月的皇马对巴塞传奇表演赛因安排混乱酿成风波等,都有损香港声誉。
惟不少专家认为,盛事贵精不贵多,建议重新检讨其标准,集中火力宣传“超级盛事”,并做好把关,保持盛事与香港城市品牌的一致性,才能有效确立“盛事之都”的形象。
社会由治及兴 两女将出力追成绩
2019年的种种动荡,在今年迎来终局,民主派初选35+颠覆案45人罪成,立场新闻案前总编辑钟沛权等串谋发布煽动刊物案罪成。 《基本法》第23条立法、《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修订,进一步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全面步向由治及兴,正是出力追时间、追成绩的时机。
特首李家超在本月首次换阁,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与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被免职,由时任房屋署署长罗淑佩和时任运输及物流局常任秘书长陈美宝顶替。 是次换将反映政府的决心,两女将以“效率”闻名,政圈看好两局长能在短时间内推动改革,为港带来新风气。
青少年情绪危机 家校正视勿逃避
香港15岁或以下青少年自杀率创10年新高; 社福机构调查亦发现近半青少年自评人生失败,同期亦有9岁小学生吸服新兴毒品太空油,令人忧虑青少年情绪健康及滥药危机。
为从源头堵截,港府争取明年首季将制造太空的主要成分“依托咪酯”列为毒品,社区药物教育辅导会总干事伍家顺认同措施,惟指出逃避焦虑及压力是青少年滥药主因; 前线社工亦反映中小学生情绪危机涌现,小学生割手自残渐趋常见,盼教育局及家长学校正视情况,救救青少年。
公屋轮候逾5年 一屋难求待改善
改善居住问题增加基层幸福感,是港府重要施政。 《施政报告》提出立法处理劏房问题,以简朴房取缔不合标准的劏房。 当局增建简约公屋增加供应量,明年首季首个位于元朗的简约公屋项目亦告落成,将提供2100个单位,惟关注团体指现时公屋轮候时间达5.5年,反映一屋难求情况未有显著改善。
对近年多次发生照顾者惨剧,团体盼关爱队能填补公屋互助委员会解散后的空缺,并促尽快设立照顾者数据库,及早识别及支持高风险个案。
餐饮零售无工开 停输外劳保饭碗
香港最新失业率维持3.1%,近12万人失业,劳工顾问委员会委员谭金莲指,平稳数字背后暗藏隐忧,因为时值圣诞及新年的饮食及零售业传统黄金档,但有工友反映开工不足,“被雇主要求在家等电话,若没工开便要放无薪假。”
展望明年,工友忧农历新年仍无起色,之后淡季恐出现裁员或结业潮,人心惶惶。 她更指,个别行业如零售业及餐饮业,于今年8至10月的失业率分别达4.3%及5.1%,建议当局暂停输入相关行业的外劳,保住本地工友饭碗。
吸体坛盛事落户 助港将蜚声海外
港队扬威巴黎奥运,张家朗和江旻憓夺金后皆获国际剑联评为《年终世一》,何诗蓓摘双铜凯旋,同创香港历史。 香港明年将乘胜追击,兴建国际级游泳馆和设有剑击设备的体育馆,配合启德体育园开幕,以及明年底联同广东省和澳门合办第15届全运会,推动体育发展普及。 此外,前港队游泳代表方力申控诉“小飞鱼”等体坛不公平事件后,相关部门发展体育仲裁“补镬”。
今年桌球名将“火箭”奥苏利云和“世一”卓林普年底先后移居香港,明年起或掀起一波桌球热潮。 业界建议政府吸引更多国际性体育盛事落户香港,能助港将蜚声国际,迈步向前。
争取湾区多方互认 加速资源流通
港府锐意跟大湾区互联互通,今年续以不同方式体现。 港人承接去年的北上热潮,年初流行跨境爆买大型仓储式超市; 跨境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合资格长者可在大湾区使用医疗券,更试行跨境直通救护车。
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发挥香港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角色; “沪深港通”开通10周年,南北向交易额亦创新高。 港府去年简化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与香港跨境数据流通的程序,以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及国家发展大局。 未来大湾区城市往来将更频繁,香港必须加快步伐争取更多方面与大湾区互认,促进跨境资源流动。
把握港深协同优势 打造智慧城市
“低空经济”今年飞近香港,政府多次于维港上空策划无人机表演,惟万千准备仍敌不过“不可抗力”,贺国庆的无人机表演接连取消,成本年度一大憾事。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挑战,香港力谷人工智能(AI)发展,在今年成立的数字办协助下,各部门迎接公共服务的数码转型,打造智慧城市。 与深圳一水相连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相继落成,要更进一步,港府要把握两地独享的协同发展优势,汇聚更多创科人才及技术,使香港迈步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推动回收中心联通 加强环保基建
管制即弃塑胶新法例今年4月实施,惟垃圾征费在二度延后再宣布无限期搁置。 即使数度碰壁,港府仍力争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年中公布的《香港氢能发展策略》拆墙松绑,首辆氢能双层巴士行驶隧道。
推动环保并非一蹴而就,随着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今年正式开幕,本地环保基建已经齐脚,除了加强公众教育,有关部门可以考虑进一步联通各回收中心,打通任督二脉,带领香港来年再踏绿色征途。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