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齐名的晚清四大名臣。他一生清正廉洁,是晚清政府中难得一见的“清流”,他的功绩和品德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誉。
63岁那年,他又迎来了一个小儿子,名字叫做张仁蠡。老来得子的张之洞喜不自禁,为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寓意美好的名字,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善良坚强的人。
但无奈岁月不饶人,此时的张之洞身体已大不如前,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只能将张仁蠡的教育问题委托给其他的儿子。
张仁蠡小时候确实十分聪慧,学习速度很快,这也让张之洞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假以时日,这个孩子在哥哥们的教导下,一定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909年张之洞去世,此时的张仁蠡年仅9岁,父亲的去世对张仁蠡来说,犹如天塌了一般,对他来说他失去了最大的依靠,也失去了人生的引路人。
在张之洞去世后,张仁蠡的哥哥们虽然对他不错,在物质上给予了他一定的帮助,将他抚养长大。但在事业上,哥哥们却无法给予他像父亲那样的帮助。他们不像张之洞那样有强大的影响力,只能为张仁蠡谋得一个小差事。
张仁蠡心中很多时候也会感到焦虑,他渴望出人头地,渴望像哥哥们一样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没有强大的背景和靠山,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谈何容易。
张仁蠡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叫做张仁乐,由于两人年纪比较相仿,因此两人的关系十分要好。后来张仁乐去了日本留学,到了日本后,张仁乐迅速被日本的发达经济所吸引了,逐渐产生了对日本的盲目崇拜。回国后他不务正业,做官期间经常搜刮民脂民膏,完全背离了张之洞的教诲。
华北事变后,张仁乐毫不犹豫地投靠了日本人,出任“伪满洲国”外交大臣,自以为风光无限。在他的影响下,张仁蠡跟随哥哥的脚步,也进入了伪满洲政府,开始了他的卖国生涯。
在伪满洲政府中,张仁蠡帮助日本人搜刮民脂民膏,毫无愧疚之心。他为了讨好日本人,甚至将武汉的时间设置为东京时间,这种奴颜婢膝的行为也真是让人不齿。他的所作所为,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忘记了父亲张之洞一生的高尚品德。
抗日战争进入新的阶段后,张仁蠡又转投到国民党汪精卫麾下,继续做着卖国的勾当。在汪精卫手下,他变得更加贪婪残暴,他经常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欺压百姓,百姓对他深恶痛绝,恨不得他早日被枪毙。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1949年后,张仁蠡因犯下的汉奸罪行被处以枪决。这个危害百姓的害群之马终于接受了正义的审判,他也为自己的罪恶行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张之洞一生为国家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儿子会成为一个汉奸,会给自己的名声带来如此大的污点。但我们也不能将张仁蠡的堕落,完全归咎于张之洞没有教育好他,因为张仁蠡的选择是他自己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