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服饰杂谈:一件缂丝龙袍,就要花390个工作日制作

2025-01-09 14:46

衣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品,在进入农隶社会以后,服饰又增加了一项识别身分的作用。君王的服装上绘十二种(章)纹样,诸侯则按爵位依次递减为九章、七章、五章等。

能够识别身分的标记不只是纹样,还有服色,即衣服的颜色。而古人崇信阴阳五行,有“五方正色”之说,即: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既然黄色代表中央,黄色便成为中国人尊崇的帝王之色。

清代服饰与我们今天相距时间并不遥远,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通用之装。它曾经在中国盛行了近300年,一直到20世纪初,还风韵依然。因此有为数不少的清代服饰,被完好的保存在世界各地,他们都是华夏的瑰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代王朝兴衰的见证。

在清代服饰中,最典型、最华贵的,当推清代宫廷服饰。所谓宫廷服饰,确切地说,是指皇帝、后妃、皇子、皇孙及贵戚、王公大臣们,在宫廷内外活动中,依规定穿着的各种袍服。按照清朝的典制规定,这些袍服基本上分为四大类别:重大盛典时所用的礼服,吉庆筵席时所著的吉服,皇帝巡幸外出时所著的行服,平素燕居时所用的常服。

这些服饰,由于用者不凡,非富即贵,所以在制作上都极尽巧工,精益求精;质料选择上也尽为上乘,正所谓“锦若云霞,纱似蝉翼”。至于缂丝、刺绣更是不无精绝,如时人所说“一丝缂丝,一寸金”。

据说当时单单一件皇帝的缂丝龙袍,就要花上390个工作日,费一万两银子。其制作与管理由内务府负责,整个过程分工细致,管理有序,人员庞大。龙袍的专职织造人员就有2602人。

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和《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等档案记载,皇帝敕谕多次,要求官局所织缎匹“务要经纬均匀,阔长合适,花样精巧,色泽鲜明”,品质不合格,必须补赔、罚俸或受鞭责。

龙袍制作不计成本,用赤金捻线,以雀羽为绒,因而绣出的龙腾图案金光灿灿;而织出的翔凤彩翼斑斓,龙蟠凤逸之姿跃然服上。因而它们虽为服饰,却也是清代刺绣工艺水准的最高代表。因此,龙袍可说是清代服饰中的精品、世间的珍宝。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收藏一件龙袍,就等于收藏了一件名画,在现今拍卖市场可拍出高价。

首先龙袍存世数量有限,且大部分集中于故宫博物院,民间品相完好的龙袍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在如此有限的数量下,藏家需求却越来越大。其次,龙袍无法伪造,伪品极易被识破。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在文献上都有详细记载,稍有差错即可断定为假冒。

清代宫廷服饰杂谈:一件缂丝龙袍,就要花390个工作日制作 | 星岛环球网

清代宫廷服饰杂谈:一件缂丝龙袍,就要花390个工作日制作

发布时间:2025-01-09 14:46

衣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品,在进入农隶社会以后,服饰又增加了一项识别身分的作用。君王的服装上绘十二种(章)纹样,诸侯则按爵位依次递减为九章、七章、五章等。

能够识别身分的标记不只是纹样,还有服色,即衣服的颜色。而古人崇信阴阳五行,有“五方正色”之说,即: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既然黄色代表中央,黄色便成为中国人尊崇的帝王之色。

清代服饰与我们今天相距时间并不遥远,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通用之装。它曾经在中国盛行了近300年,一直到20世纪初,还风韵依然。因此有为数不少的清代服饰,被完好的保存在世界各地,他们都是华夏的瑰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代王朝兴衰的见证。

在清代服饰中,最典型、最华贵的,当推清代宫廷服饰。所谓宫廷服饰,确切地说,是指皇帝、后妃、皇子、皇孙及贵戚、王公大臣们,在宫廷内外活动中,依规定穿着的各种袍服。按照清朝的典制规定,这些袍服基本上分为四大类别:重大盛典时所用的礼服,吉庆筵席时所著的吉服,皇帝巡幸外出时所著的行服,平素燕居时所用的常服。

这些服饰,由于用者不凡,非富即贵,所以在制作上都极尽巧工,精益求精;质料选择上也尽为上乘,正所谓“锦若云霞,纱似蝉翼”。至于缂丝、刺绣更是不无精绝,如时人所说“一丝缂丝,一寸金”。

据说当时单单一件皇帝的缂丝龙袍,就要花上390个工作日,费一万两银子。其制作与管理由内务府负责,整个过程分工细致,管理有序,人员庞大。龙袍的专职织造人员就有2602人。

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和《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等档案记载,皇帝敕谕多次,要求官局所织缎匹“务要经纬均匀,阔长合适,花样精巧,色泽鲜明”,品质不合格,必须补赔、罚俸或受鞭责。

龙袍制作不计成本,用赤金捻线,以雀羽为绒,因而绣出的龙腾图案金光灿灿;而织出的翔凤彩翼斑斓,龙蟠凤逸之姿跃然服上。因而它们虽为服饰,却也是清代刺绣工艺水准的最高代表。因此,龙袍可说是清代服饰中的精品、世间的珍宝。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收藏一件龙袍,就等于收藏了一件名画,在现今拍卖市场可拍出高价。

首先龙袍存世数量有限,且大部分集中于故宫博物院,民间品相完好的龙袍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在如此有限的数量下,藏家需求却越来越大。其次,龙袍无法伪造,伪品极易被识破。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在文献上都有详细记载,稍有差错即可断定为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