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排子女在2025年9月入读本地官立及资助小学,而未能于早前的自行分配学位阶段获得学校录取,将会进入统一派位阶段,各位爸爸妈妈记得今个月中旬便要办理选校手续。统一派位占学校小一学额约50%,因此有策略地填写申请,或可提升心仪学校取录的机会。
本地升学专家Ian Tsang接受《Oh!爸妈》访问,他建议一个“甲部”的填写方式,或可“成功偷垒”,让小朋友顺利入读心仪小学;填写“乙部”志愿方面,他提醒应考虑校网的竞争程度,来决定先后次序,全港36个校网不能应用同一填表策略。如果想部署将来升中,或是想安排子女入读直资中学,他亦透露拣选小学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小一统一派位2025 |什么是小一统一派位?
▲(《申请二○二五年九月小一入学》资料单张)
如果即将安排子女在2025年9月入读本地官立及资助小学,而未能于早前的自行分配学位阶段获得学校录取,将会进入统一派位阶段。每个申请会获电脑编配一个“随机编号”,编号次序较前者,申请获派心仪学校的机会率就较高。电脑会处理所有第一志愿的派位,然后到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如此类推。
教育局资料显示,申请者可于2025年1月13至19日透过该电子平台办理选校手续,亦可于1月18或19日前往指定的统一派位中心办理手续。
▲2025年9月小一入学申请程序。(《申请二○二五年九月小一入学》资料单张)
统一派位的学额分配
统一派位的学额,占学校小一学额约50%,再分成“甲部”及“乙部”两部分,当中“甲部”学额占学校总数约5%,可填写1至3间全港任何校网的小学,不受住址限制;至于“乙部”学额占总数约45%,必须填写申报住址所属校网名单内的小学。
电脑会先处理“甲部”选择,才处理“乙部”选择,如果于“甲部”已获派位,便不会进入“乙部”派位。不过由于“甲部”只占学校总学额约5%,因此Ian坦言“运气主导”,甲一志愿只需要填最心仪的小学即可。
▲申请者可于2025年1月13至19日透过该电子平台办理选校手续,亦可于1月18或19日前往指定的统一派位中心办理手续。(资料图片)
“甲部”第二及第三志愿的价值
由于“甲部”的学额比较少,当申请者未能获派“甲一志愿”,一般获派“甲二志愿”及“甲三志愿”的机会就会较低,基本上“得个摆字”,所以部分家长或会认为没必要填写“第二”及“第三”志愿而将其留空,不过Ian坦言,这2个位置其实仍有“利用价值”。
前文提及“甲部”可填写全港任何校网的小学,Ian指出,如果家长打算待统一派位放榜后,到所属校网外的小学“叩门”,可以在“甲部”的“第二”及“第三”志愿填写该学校,以表达诚意。
“虽然叩门阶段没法做到‘1-1-1’的效果(即‘自行分配学位’及‘统一派位’的‘甲部’、‘乙部’均为‘第一志愿’),但用到‘第二’、‘第三’志愿,仍是仅次于‘1-1-1’的诚意。”不过Ian补充,相关学校是否接纳此“诚意”,仍视乎校方的取态。
善用“甲部”的策略
Ian又分享另一个善用“甲二志愿”及“甲三志愿”的策略:“如果本身居住于冷门校网,或是家长不太满意校网内的中学,由于升中校网根据小学校网而定,如果将来不想搬屋但想有其他校网的升中选择,或可大胆利用‘第二’、‘第三’志愿,选择心水校网中不算热门的小学,希望博少人拣而‘成功偷垒’,让小朋友顺利入读心仪小学。”
▲申请者可于2025年1月13至19日透过该电子平台办理选校手续,亦可于1月18或19日前往指定的统一派位中心办理手续。(资料图片)
“乙部”选校策略
至于“乙部”基于占学校小一学额总数约45%,所以选择尤其重要,坊间有建议将最心仪的热门学校填在“乙一志愿”,次热填“乙二志愿”及“乙三志愿”,而冷门但校风不太差的学校,则填“乙四志愿”及“乙五志愿”;至于馀下的位置,亦应尽填校网内所有学校,做到“一格不漏”。
对于以上这个讲法,Ian认为部分正确——首先他认同“一格不漏”是非常重要,以免因填表选择不理想,而被派到未有填写的学校,不过他对上述第一至五志愿的填写次序却有保留。
“虽然近年申请小一入学的人数比往年少,但预计参加人数仍近2万,所以填表时要考虑该校网的竞争是否较大。”Ian指,在竞争比较低的校网,的确可以采取现时坊间的做法,但部分竞争高的校网,例如九龙塘41校网,这种填表策略可谓“完全运作不到”。
▲九龙塘41校网是传统竞争较大的校网。(资料图片)
“九龙塘热门校网,‘乙一志愿’可选择热门学校,但有机会不获分派,‘乙二志愿’次热门亦会有类似情况…… 如果填法不理想,最终或会被到分配到黄大仙校网的学校。”Ian建议,在热门校网内,要将“乙部”第一至五志愿浓缩至第一至三志愿内,即“乙一志愿”填最心仪热门,“乙二志愿”次热门,“乙三志愿”已经要拣冷门但校风不太差的学校。
“其实仍有一个做法,早于‘乙一志愿’已放弃热门,选择入读校网内任何一间小学,然后当小朋友考到Band 1成绩,便可升读校网内Band 1中学。”不过Ian强调,同一填表策略是不能应用到全港36个校网,因此家长应花点心思时间研究作部署。
填写学校的误区
既然统一派位是“随机”,那么为增加成功分配学额的机会,应否填写多次心仪小学,增加获分派的机会?
Ian指此做法完全错误:“因为统一派位是处理每一志愿的派位后,才处理后面的志愿,举例‘甲部’填某一学校但未获分派,代表其学额已经没有了,如果‘第二’及‘第三’志愿仍填同一学校,只会白白浪费获派其他学校机会, 同一逻辑,‘乙部’亦然。”
如何判断小学的“冷热”程度?
前文提及,“乙部”应按“最心仪热门→次热→冷门但校风不太差”的学校作次序填写,然而,家长应如何得知校网内小学的“冷热”水平?Ian表示,最简单方法,是越多家长讨论的学校,便属热门学校,“热门多人认识,冷门少人认识。”
客观数据方面,在自行分配阶段较多人申请,并已满额的小学,即属“热门”;相反“冷门”的学校就较少家长选择,因在自行分配阶段的申请人数较少,统一派位时就会有较多剩馀学额。至于在两者之间的学校,则属于冷热之间。
Ian指,另有一个方法可以分辨“冷门但校风不太差的学校”:“这类学校以往自行分配都满额,但近年整体申请人数减少,结果导致出现‘不满额’情况;虽然如此,但事实上这类学校的申请人数并不会太少。”
他建议,家长应留意学校在自行分配学额阶段所公布的数据,令整个申请策略更完整,可以进攻心仪小学,但亦可保证派位结果不会太差。
小学升中数据的参考度
家长为入读心仪小学而烦恼,部分想法是希望子女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理想,将来可以升读理想的中学。不少小学为吸引家长目光,往往以“获派首三个志愿中学”或“升到英中”的学生比例作招徕,但Ian指这类数据的参考价值接近零。
“小学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成绩,给予家长意见,确保可以派到‘首三个志愿’内,亦因部分小学较为保守而给予保守意见,所以使升中‘首三个志愿’比例都会颇高。至于‘升到英中’方面,由于香港有不同类型的英文中学,部分确实是达Band 1成绩,但部分未必是,用英文中学来定义亦未必最理想。”
▲家长部署子女升学,应多花时间做功课。(资料图片)
如果想部署将来报读跨区中学,前文已提及升中校网根据小学校网而定,因此现阶段可以善用“甲部”,选择所属校网外的小学来进行此操作。至于下年才参加小一入学的家长,更理想的做法是利用自行分配阶段,用分数申请其他校网的小学。
“由于申请人数一直下跌,相信部分中游二、三线的小学亦有不错的质素,自行分配阶段有机会‘0分’都入到,不应抱怨‘不够分入不到’。”Ian认为,香港有不少具质素的小学,不属热门之列,如果家长有心部署,应多花时间做功课。
部署入读直资中学的注意事项
有家长亦会希望子女升学时,安排他们入读直资中学,Ian留意到普遍的学校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收生要求——中英数主科有1A2B或2A1B,以他所了解,一些较传统小学的考试中,题目会比较深,导致学生较难考获A,令升读直资的学生比例较少。
“部分小学入读直资中学的学生人数偏多,家长可了解该校考试是否较容易获A,以使将来容易升学。”
▲本地升学专家Ian Tsang。
撰文:陈祎楠
文章来源:Oh!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