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发布最新“医疗风险警示事件及重要风险事件”周年报告,披露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间,一共通报29宗“医疗风险警示”(SE)事件,按年增加近53%,见近5年新高;“重要风险”(SUE)事件则升至80宗,当中74宗涉药物错误、6宗属错误识别病人身份或资料。
▲医管局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间,一共通报29宗“医疗风险警示”(SE)事件。资料图片
最新报告提及在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公院通报了29宗SE事件,较对上一年的19宗急升,意味公院病人事故发生率,达每百万人便出现1.3宗,较上一年度的0.9宗急增,但仍属过去10年的第四低水平。
报告指,SE事件中高达九成、即26例发生在有提供24小时急症室服务的综合医院。出事最多的属“手术或介入性手术后残留器械或其他材料”,占13例,当中8宗与器材破损有关、3宗与点算器械或物料数量出错引起、2宗则与交接无效导致。
“在错误患者或身体部位进行手术介入程序”属第二多,有9例均在错误身体部位进行程序,个案数字按年急升8例;当中最多个案发生在手术室或介入治疗室,占6例。排第三位则属“其他导致永久性功能丧生或死亡的不良事件”,占4例。报告续指,29宗SE中有3宗涉死亡个案,包括2宗住院患者自杀个案,即每10万名住院病患自杀率仅0.1宗,属近3年最低水平;剩下一宗涉分娩相关的产妇死亡事件。
报告认为,造成SE事件出现常见六大因素为:“沟通、知识及技能”、“工作环境及时间安排”、“病患因素”、“设备”、“政策及程序”,以及“安全机制”。
同期SUE事件亦由78宗增至80宗,当中约20宗造成中等后果。报告指,SUE事件中逾九成涉及药物错误,当中最多涉及抗凝血剂,达15例;强心剂占10例;已知药物过敏占9例,当中3宗涉及眼药水,2宗涉及青霉素;另涉胰岛素个案亦占9例。
陈凯欣:要培育医护“问多两句”文化减出错
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委员陈凯欣指,SE及SUE个案同步上升极不理想,尤其医管局在财赤下仍获政府拨款1,002亿元,更应从根源阻截问题发生。她指,留意到近年不少医疗事故由沟通问题导致,如近日明爱医院“喂错餐”事件便是一个范例,“你说与人手无关,是无乜可能,除通过科技手段减少工作量,医管局亦要培育医护‘讲多两句、问多两句’的文化,以减少出错”。
陈凯欣续指,目前SE及SUE呈报对重大个案会有清楚描述,但对于常见个案的总结较笼统,“如说遗留手术材料有多少宗,但少有强调是近年新高;且未必对每宗个案作‘案件重组’,如是否在中英夹杂的沟通中出现传译错误等,同一样的沟通问题已导致多少事故等,也需要有更透明化的总结”。她又建议,医管局可在病房当眼处或仪器上贴出“温馨提示”,如“记住点清绵花量”、“病人是否要吃特别餐”等,令医护一看便会自我提醒。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