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 星期五 04:39:17

惠州各地留存大量军事设施遗址,见证军事历史

发布时间:2025-03-21 14:04

广东提督旧址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这段军事历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幸运的是,“粤东门户”惠州还有着大量的军事设施遗址,是这座城市军事记忆的重要见证者。

W3a

▲铁火炮保存较好,构件基本完整。

W3b

▲铁火炮气势恢宏,见证惠州军事历史。

在惠州民间,流传着“铁链锁孤舟,浮鹅水面游。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的歌谣,道出了惠州城池既是兵家必争,又固若金汤。据惠州市博物馆史料记载,明代知府万迪建了惠州府衙门,之后数次修筑城墙,并设惠州卫,清代对城墙进行加固,在东西南北城门各建一座炮台,清咸丰七年(1857年)在南门加筑小炮台,军事设施更为完备。

1925年10月19日,国民革命军东征,凭借现代热武器攻破惠州府城,这是惠州府城千余年来第一次被攻克。战后视察惠州城的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从东门登城,循南门、西门、北门而至中山公园,见“惠州城墉之固,城橹之高,叹从未之见”。或许正是出于如此居心,蒋介石竟在10月28日发布了拆毁惠州城的布告,称“惠城处东江之上游,扼潮梅之咽喉,墉郁址坚,三面环水,自宋迄今,迭经战事,未闻攻克”,为免“叛逆据之,以为祸国殃民之资”,必须“亟予拆毁”。至今幸存古城墙约800米,保存较好一段城墙位于中山公园至朝京门,长300多米。

在惠城区,还有飞鹅岭碉堡,其位于南湖之滨,岭高69米,方圆1.065公里。飞鹅岭是控制惠州城的制高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清咸丰六年(1856年)惠州农民起义领袖翟火姑领导起义军和清军作战;1916年邓仲元领导的起义军讨伐龙济光,1923年至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东征攻惠时均曾争夺此山。现存堡垒、战壕,是1932年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陈济棠部队所筑。1984年被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惠东环海,曾是海防要塞,至今保留着多处清代炮台。大里山炮台位于惠东县港口镇大星山南坡。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形似猪兜,故又称“猪兜城”。该炮台虽经数百年沧桑,尚保存完好。

清东、西涌炮台则位于惠东县黄埠镇与盐洲镇的考洲洋与南海相连之处。建于明代,东、西涌炮台隔海相对。东涌炮台位于黄埠镇东涌村,西涌炮台则在盐洲镇西涌村。两炮台均用石砌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施相同。炮位、兵务室、操练演习场和深水井,均完好地保留原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