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秘史︱清官员要得“三眼花翎”难过登天,乾隆后仅7显赫名人获赐

2024-12-21 10:26

清朝官场等级依照明朝旧有的标准制定了九品十八级的官场品级制度。而这种官场上的阶级区分也在官员们的穿戴上体现出来了,十八级的官员都有他们相对应的官服、顶戴、花翎、朝珠、配饰等等区分他们的等级。官服依据品质、数量、颜色的区别来标识着与之对应的官位级别,不允许跨级别混用。

近270多年来仅7人拥有 和珅都没资格

清朝大臣顶戴上插着的羽毛(孔雀花翎或褐羽蓝翎),并不是所有官员都可以佩戴的。当中花翎被分为三种:单眼花翎、双眼花翎以及三眼花翎。当中“三眼花翎”极为罕有,从乾隆皇帝开始到清朝末年,一共才有7个人被皇帝赏赐过“三眼花翎”。

清代冠帽上的羽翎主要是花翎和蓝翎两种,以花翎为尊。花翎就是孔雀尾部带有“目晕”的羽翎 ,“目晕”又被称为“眼”,指的是孔雀尾毛上的彩色圆斑。花翎的目晕越多表示身份地位越尊贵,一般是高级官员戴用。蓝翎又称为“老鸹翎”或“雕翎”,蓝色,羽毛较长但没有目晕,与花翎相比等级较低,一般是中下级官员戴用。

花翎具体是由孔雀翎、马尾和翎管共同组成,其中孔雀翎是主要的支撑,周围装饰一些辅助和烘托的马尾,使孔雀翎更加丰满和飘逸。孔雀羽翎和马尾均安插在翎管之内,以便在帽顶上固定于一个方向。

清朝大将施琅曾经说过,“宁可不要爵位,也要获得一支花翎。”可见花翎十分难得。就连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都没有。

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身着便装,头戴顶戴花翎。

▲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身着便装,头戴顶戴花翎。

清代官帽结构图。

▲清代官帽结构图。

获三眼花翎有多难?

三眼花翎,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三眼的孔雀翎毛。三眼花翎非常难得,佩戴之人首先必须是出生于帝王之家的王公贵族,接受过骑射和文化考核,而且必须有巨大的功勳。

正是三眼花翎的赏赐规格如此严苛,所以清朝官员获得三眼花翎的人数屈指可数。自乾隆皇帝到清朝末年,一共才有7个人获得三眼花翎。

据相关资料记载,乾隆至清末,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7人被赐三眼花翎;另有约20人被赐双眼花翎。

傅恆,在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一等忠勇公;钮祜禄·和琳。(和珅的弟弟),出身正红旗,在平定廓尔喀对西藏的侵略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其后又在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中立下战功;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宫起义,创建北洋水师,在晚清政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们最终均被赐予三眼花翎。而李鸿章更是第一个获得三眼花翎的汉人。

花翎作为官服配饰体现着奖惩的示范意义,是清代政治生活中显示皇权恩泽的工具,是清王朝笼络臣工之心运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著重要的制度规范导向。

奇闻秘史︱清官员要得“三眼花翎”难过登天,乾隆后仅7显赫名人获赐 | 星岛环球网

奇闻秘史︱清官员要得“三眼花翎”难过登天,乾隆后仅7显赫名人获赐

发布时间:2024-12-21 10:26

清朝官场等级依照明朝旧有的标准制定了九品十八级的官场品级制度。而这种官场上的阶级区分也在官员们的穿戴上体现出来了,十八级的官员都有他们相对应的官服、顶戴、花翎、朝珠、配饰等等区分他们的等级。官服依据品质、数量、颜色的区别来标识着与之对应的官位级别,不允许跨级别混用。

近270多年来仅7人拥有 和珅都没资格

清朝大臣顶戴上插着的羽毛(孔雀花翎或褐羽蓝翎),并不是所有官员都可以佩戴的。当中花翎被分为三种:单眼花翎、双眼花翎以及三眼花翎。当中“三眼花翎”极为罕有,从乾隆皇帝开始到清朝末年,一共才有7个人被皇帝赏赐过“三眼花翎”。

清代冠帽上的羽翎主要是花翎和蓝翎两种,以花翎为尊。花翎就是孔雀尾部带有“目晕”的羽翎 ,“目晕”又被称为“眼”,指的是孔雀尾毛上的彩色圆斑。花翎的目晕越多表示身份地位越尊贵,一般是高级官员戴用。蓝翎又称为“老鸹翎”或“雕翎”,蓝色,羽毛较长但没有目晕,与花翎相比等级较低,一般是中下级官员戴用。

花翎具体是由孔雀翎、马尾和翎管共同组成,其中孔雀翎是主要的支撑,周围装饰一些辅助和烘托的马尾,使孔雀翎更加丰满和飘逸。孔雀羽翎和马尾均安插在翎管之内,以便在帽顶上固定于一个方向。

清朝大将施琅曾经说过,“宁可不要爵位,也要获得一支花翎。”可见花翎十分难得。就连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都没有。

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身着便装,头戴顶戴花翎。

▲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身着便装,头戴顶戴花翎。

清代官帽结构图。

▲清代官帽结构图。

获三眼花翎有多难?

三眼花翎,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三眼的孔雀翎毛。三眼花翎非常难得,佩戴之人首先必须是出生于帝王之家的王公贵族,接受过骑射和文化考核,而且必须有巨大的功勳。

正是三眼花翎的赏赐规格如此严苛,所以清朝官员获得三眼花翎的人数屈指可数。自乾隆皇帝到清朝末年,一共才有7个人获得三眼花翎。

据相关资料记载,乾隆至清末,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7人被赐三眼花翎;另有约20人被赐双眼花翎。

傅恆,在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一等忠勇公;钮祜禄·和琳。(和珅的弟弟),出身正红旗,在平定廓尔喀对西藏的侵略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其后又在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中立下战功;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宫起义,创建北洋水师,在晚清政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们最终均被赐予三眼花翎。而李鸿章更是第一个获得三眼花翎的汉人。

花翎作为官服配饰体现着奖惩的示范意义,是清代政治生活中显示皇权恩泽的工具,是清王朝笼络臣工之心运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著重要的制度规范导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