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香港教育困局:新青年、新时代、共担当

2022-05-26 11:35

原标题:【来论】范逸豪:新青年、新时代、共担当

本月初的五四青年节,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中国人民大学向全体中国青年送上了一番寄语。适逢香港特首换届、一国两制进入新篇章之际,笔者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寄语颇有感悟,欲与大家分享。

在教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香港教育同样如此:笔者私以为,香港教育一直都有在为“培养什么人”及“怎样培养人”苦心钻研。但对“为谁培养人”这一点似乎并不太重视。好比香港学生大多都在求学时期听过老师说:“你以为读书是为了我吗?读书是为了你自己!”不可否认,对于学子来说,求学是自我升华的过程,最终得益的必然是自己。但对于教育者来说,教书育人乃人类思想文化传承的大道,与人类繁衍一样属于全体人类的天职,是神圣且严肃的。为国家、为香港培养具有民族情怀、爱国爱港的学生是香港教师毋庸置疑的天职。这一点上,并不存在任何政见、政治取态的争拗。故香港的教育从业者必须清楚明白,自己到底是为何而执起教鞭,时刻谨记这点。

对青年、学子的寄望,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最大期望便是“学习”了。青年要学习、且要不断学习、更要紧随时代步伐学习!习主席曾以“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勉励全国青年。读书求学自是学生的本份,但作为新时代下、面临全球大转变的香港青年,我们也不应浪费光阴,要时刻学习、增值自己,更要紧随时代社会的变迁不断学习。这样在面临未来全球未知变局的情况下,才能发挥香港优势、积极融入祖国发展,为自己走出未来、为香港再次走向辉煌。

在关于爱国爱港教育建设上,是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令人深受启发:“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回望失败的经验,这一点似乎没有被很好的实践。正如,通识的本质是讲道理,并非是应试或辩论,这点在香港从来没有被重视过。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个接续过程,要因应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具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故教育局应推动全港中小学思政课共建一体化建设,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课外中国历史文化培养(如推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兴趣、修辑香港地方志、建立殖民地历史博物馆等),课内外相辅相成才能重新构建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

李家超以自身经历鼓励港青逐梦(香港中通社图片)

笔者欣然见到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的政纲当中第一章便是强化政府管治能力、提升施政效率的描述。众所周知,教育制度、架构问题才是香港教育困局的根本原因。回归后,教育制度的改动可谓是层出不穷,但香港的教育问题似乎越改越多、越改越错。从结果上来看过去大部份改动并未能一劳永逸解决教育问题,甚至可说只是一些形式化、流程化的动作:要么只改变了表像、要么仅仅是把问题遮盖或者转移。李家超先生的政纲给笔者感觉他和他的团队非常清楚香港现正面对的问题;他们同时非常清楚政府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打算在任期内优先处理这些问题,故笔者认为在他的任期内,香港教育必会有正面的转变。最后笔者欲借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访人大时的口号“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与香港青年及候任特首互勉,希望“我和我们”能在新时代共担当、同辉煌!

(作者范逸豪为香港就是敢言成员)

来源:香港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