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安居工程”,加速解决香港“住房难”问题

2022-06-30 08:59

9、鼓励业主将工业大厦改建成过渡性房屋,适当补助业主。

将相当数量的工业大厦改建为住宅、特别是过渡性房屋,是短期内纾缓㓥房问题的其中一个可行方法。新一届特区政府应该在现行“活化工厦”措施下,为工厦全幢改装为过渡性房屋拆墙松绑。对此,应提供技术支援,协助业主进行改建,让业主以更灵活及有经济效益的方式改建工厦,以符合消防等安全规定。而针对业主未必能够收取合理回报,建议适当补助工厦业主,例如,补贴部分租金,或日后容许业主将物业公开拆售,以吸引更多业主愿意主动改建工厦为过渡性房屋。

10、简化审批程序,采用“官助民办”模式,鼓励农地持有人主动建设全保障性公屋。

为了加快“安居工程”进度,特别是公屋建设,建议鼓励私人农地建设全保障性公屋,由私人提供土地和完成开发建设、政府以较合理低价全部回购。这在香港尚属首创的全新模式。2021年施政报告中在土地供应和房屋发展方面提出“严谨审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估及其他法定要求,以进一步精简发展流程”。建议新一届特区政府应对私人农地建设全保障性公屋计划采取“官助民办”的方式,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合法合规合理地精简审批流程,尽量缩短行政审批时间控制在12个月内,最好控制在9个月内,以使专案工程尽快开工建设,尽早提供公屋供应,有效缓解香港改善民生中最急迫的“住房难”问题。由于私人农地兴建的为全保障性公屋,全部土地均用以兴建公营房屋或资助出售房屋,故建议新一届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修订土地契约,对于私人农地建设公屋实行特殊优惠政策予以适当的鼓励。

11、在加快建设公屋的同时,亦要避免过度冲击商业楼市,以免损害有物业市民的利益,影响特区政府财政收入。

香港有160多万市民拥有物业,不少人的主要资产更是其自住物业,如果将其家庭成员计算在内,楼市关系数百万人的身家财产。任何过度冲击楼市的政策,都会直接损害这些市民的利益,使他们难言安居。另一方面,卖地等土地房屋相关收入是特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所需的庞大资源。楼市遭到冲击,不但影响香港金融经济稳定,更会严重影响特区政府财政收入,使政府缺乏足够资源聚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问题。

新一届特区政府急民所急,加快建屋毋庸置疑,但为免过度冲击楼市,建议新一届特区政府未来建屋的方向应以资助房屋为主,例如可参考新加坡经验,将楼市分为两个市场:一个是私人市场,政府尽量避免干预,让市场自行调节;另一个是资助房屋市场,包括公屋及出售的资助房屋。未来新增的土地绝大多数用作资助房屋市场,大量兴建公屋及可出售的资助房屋,集中满足香港市民的安居需要。

12、研究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建立“长者生活城”。

香港人口老龄化情况日趋严重,据香港扶贫委员会公布的数字显示,2020年长者贫穷率为45%,计算政策介入后,仍有14.5%的长者生活在贫穷线以下,新一届特区政府要做到老有所养,必须首先解决长者居住问题。但香港土地供应不足,难以兴建大量安老院舍,长者往往要轮候多年才能够入住。广东省不仅邻近香港,两地文化和生活习惯相近相通,而且拥有大量土地,生活费用相对较低,有条件发展“香港长者生活城”。可以研究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如广州、深圳、惠州市罗浮山地区或稔平半岛等地选址建立“香港长者生活城”,大幅兴建长者生活宿舍,进行长期规划。

罗浮山与香港直线距离120公里,稔平半岛与香港直线距离80公里,将来高铁可由香港直达罗浮山和稔平半岛外,未来亦可考虑修建轻铁由新界直通罗浮山或稔平半岛,可开通喷射船直达稔平半岛,便捷香港长者和亲属等往来两地,并推动香港的医院、社福机构以及相关产业进驻该地区,区内附设商场、公园、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为长者提供生活所需,既让香港长者在更好的生活环境下安享晚年,又可减轻香港的住房压力。同时,香港特区与广东省也可以把握这股“银发”商机,强力发展大湾区的养老和养生产业。

(系列之四)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创会会长

原标题:政策建议/实施“安居工程”加速解决“住房难”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高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