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推“友师”扶贫局限不少,成效看配对得宜

2022-08-23 09:45

为落实特首李家超提出精准扶贫目标,港府昨天公布“共创明Teen计划”,为二千名居住在劏房的初中生提供配对“友师”,助其开阔眼界、加强自信,并规划人生,冀能摆脱跨代贫穷。这项先导计划试图以扶志、扶智达致扶贫,在香港是一次新尝试,社会应予以支持,但切勿太过乐观,因计划有一定局限性,配对须得宜,成效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宣布,将于十月展开“共创明Teen计划”,先由学校推荐二千名中一至中三、家住劏房的弱势社群学生,然后再为每名学员配对一名义务“友师”。友师是由商界和专业机构提名,当局亦物色了一批“星级友师”,包括港队剑击代表张家朗、女子乒乓球代表杜凯琹、苏慧音及李皓晴等。友师将会与学员分享人生经验,安排参观公私营机构、工作影子计划,扩阔学员的视野,加强其自信,教导他们如何规划人生、理财。每名学员在计划开始先获发五千元启动资金,由友师和学员商讨用途,当计划完结时,学员将再获五千元奖学金,并可自行决定用途。

灌输正确理财观助规划人生

相信大家都认同透过教育,让年轻人藉获取知识和技能向上爬,解决跨代贫穷问题。可是劏房户没有资源,也没有人脉关系,其子女在学习上已输在起跑线,家中没有闲钱可供他们上补习班或兴趣班,难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亦衍生自卑感,极可能在中学毕业后便要进入社会打工,没有高学历加持,上流机会渺茫,更难摆脱跨代贫穷的紧箍咒。

现在政府针对这个问题,透过与商界合作,商界不但捐赠资金,亦提供员工担任义务友师,以单对单形式,分享其人生阅历,凭借经验帮助学员订立人生目标,透过参观其办公室或公私营机构,扩阔学员视野和社交网,并协助他们规划未来,探讨应如何利用启动资金,助学员强化某些技能,如提升语文水平、选修音乐、运动兴趣班,以便将来实现抱负。当局同时找来奥运奖牌得主做星级友师,透过分享在比赛中受挫落败,但凭借永不放弃,拼搏奋斗终夺奖的经历,向学员展现奋斗自强的正向人生观,才可改变命运。

这种透过陌生的第三者去扶贫,在香港是一种新方法,目的是以扶志手法激起学员的斗心,力争上游,加强自信,敢于为未来拼搏;同时发掘出学员在某方面的潜在天赋,以扶智手段鼓励他们进修,希望可培养出一技之长,收授人以渔的功效。

不过,计划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师友配对要发挥最大效果,关键是配对得宜。单对单配对固然可确保师友建立情谊,但若出现错配,友师未能了解学员心理情况,可能会提供并非最佳意见,一旦双方合不来,出现火星撞地球问题,很易起龃龉。由于计划是新生事物,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当局在配对上须花心思,是否可以考虑以小组形式进行。

第二,培训时间短。学校老师长期传授知识,也未必可令学生建立抱负和专业技能,友师只负责一年的分享心得和提供意见,而且双方并非日日见面,顶多以社交媒体或电话进行沟通,如何让友师在短时间内对学员产生巨大影响力是项挑战。尽管当局表明会评估和检视计划成效,如何订立有效关键指标是另一个挑战,因学员是否因此变得更上进和有所转变,起码要三至五年后才浮现,当局宜对有关学员进行长期追踪跟进,以检视计划是否有助其规划人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家庭是否有向上流动。

上楼助劏房户改善环境减开支

因此,政府要在扶贫做出成绩,治本之法仍是加快兴建公屋进度。有调查显示,四成劏房户每月花了逾一半收入支付租金,若他们能早日上楼,不但居住环境有改善,让子女有较宽敞和惬意环境学习,还令其租金开支占比大减,可腾出资源让子女报读兴趣班和补习班。既然当局已觅得足够建屋用地,应设法精简生地变熟地、建屋程序,并尽快交出可行方案让公屋兴建提速、提效、提量。

香港贫富悬殊日益严重,当局在扶贫方面须多管齐下,不拘一格,“共创明Teen计划”不妨一试,并定期评估和检视成效,才决定措施应否扩大资助规模和恒常化。

原标题:友师扶贫局限不少 成效看配对得宜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