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须防控疫情和发展经济“两不误”

2022-09-11 16:20

香港最近疫情再度升温。多日新确诊人数又再达到过万水平。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认为,暂时未有证据看到疫情已进入“平台期”,而是在高位横行,仍有上升趋势。无论是香港,还是全球各地,与新冠疫情的对抗,暂时还看不到结束的可能。

与此同时,香港经济继续下挫。第二季度本地生产总值按年跌1.4%,虽然较第一季的跌幅收窄,但仍然差过预期。经历了2019年的社会动荡,加上近3年的疫情,香港经济元气大伤,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的收入都深受影响,并直接影响民生。

香港必须保护生命,保住民生。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经济,两手都要兼顾。

抗击疫情是关系全港市民生命与健康的必然之举,同时也是经济复苏的基础和前提。但是,香港抗疫的短板依然明显。

严打滥发“免针纸”违法行为

疫苗已经被证明是减少重症和死亡率的有效武器。新加坡93%人口接种了三针疫苗,打了加强针的人数也高达79%,但香港三针接种率仅为73.4%,只有约35万人已打加强针,其中最令人揪心的依然是一老一少。目前香港70至79岁长者三针接种率只有约69%,80岁以上长者更只有50%。儿童方面也同样不乐观。这是香港抗疫最薄弱的环节。

另一个抗疫短板就是部分市民抗疫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一是疫情当下,竟然有医生发“黑心财”,涉嫌滥发“免针纸”,一些坚拒接种疫苗的市民则不惜以身试法,购买和使用虚假的“免针纸”;二是视政府抗疫规例为无物,多人聚集,或者持有黄码照常进入相关场所,甚至有市民染疫后不上报。这一切影响抗疫大计,也影响经济复苏计划,害人害己。

为此,政府必须要有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更科学精准,不留漏洞。对于一些争论已久的技术手段也需要适时推出。而推动全民接种疫苗,需要有更有效、甚至具强制性的办法。例如新加坡规定拒绝打疫苗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需要自己承担医药费的做法,可供香港借鉴参考。

香港重启经济也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环球经济步入衰退的边缘,加上美国通货膨胀,美联储加息;二是疫情仍未受控,增加香港内外通关的不确定性。对于前者而言,香港只有趋利避害,因势而动。后者特区政府必须采取科学抗疫措施,继续以不同的方法提升疫苗接种率,令疫情可控。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四个必须”,其中就包括“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早前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时,强调中央“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

作为高度国际化的城市,香港人才流动极大。过去两年受疫情影响,全球人员流动几近停顿,但今年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完全对外放开,无可避免对香港构成一定压力,一旦发生资金、企业、人才大量外流情况,将影响香港经济复苏的速度。据悉,有一些外资金融公司不欲放弃香港独特地位和优势,不敢轻言将香港总部迁往其他城市。须知道,企业、资金、人才流失,再度返回并非易事。因此,香港必须巩固和提升独特地位和优势,做好内地联通世界的“超级联系人”角色,提升香港在国际分工的竞争力。

内地亦准备开大门迎全球客商。广东省政府日前公布《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首次明文提出将积极协调增加与人员往来密切国家的直航航班,为国外商贸人员来粤提供防疫、交通、签证、工作许可及居留许可等方面便利服务,持续开展商务包机等便利措施,对通过直飞香港、澳门来粤的国外商贸人员提供便利,可闭环转运至内地城市隔离等。

“逆隔离”是一个良好开端

广东省亦即将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全球招商大会等系列产业招商活动,力争推动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广东。同时鼓励本省企业到全球“抢订单”,加大对境外参展、海外营销、来粤采购、境外投资等跨境经贸活动的支持力度。这些可堪香港特区政府借鉴。

特区政府目前针对入境旅客的“3+4”政策获得广泛好评。下一步当局应通过大数据,分析实行该政策后海外入境旅客与确诊个案上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风险评估,适当时候作出针对性的调整,为外商出入香港创造便捷条件,为香港举办国际活动提供安全、自由的空间。

在与内地通关方面,若能实现“逆隔离”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香港疫情控制得好,令内地对香港有信心,实现更大范围更多人员的通关,乃至逐渐减少隔离时间,将完全可能。

当然,特区政府争取内地对香港更大范围、更多人员的通关,以及对海外更大力度的开放,意味着将更重的防疫责任扛在肩上。任重道远,我们对特区政府充满期望。当然,我们也要向市民大声疾呼,须与政府同心协力抗疫,共渡时艰──为自己的生命健康,也是为自己的饭碗。

原标题:议论风生/防控疫情和发展经济“两不误”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高佩璇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汕头社团总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