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总理访华结果看中欧关系前景

2022-11-09 14:03

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不顾一些反对声音率团访问中国。这恰是当今中欧关系的写照:破坏的阻力很大,但最终却无法影响双方的战略关系。

应该说,当下影响中欧关系最大的变量有二。

一是俄乌冲突。美国率领欧洲盟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对俄制裁,其后果则是欧洲不但失去了俄罗斯的能源和市场,而且在安全上甚至能源上都更加依赖美国。俄罗斯则相反,面临欧美空前的打压,中国的重要性大幅上升。正如前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所说:这场冲突把欧洲推向美国怀抱,把俄罗斯推向中国怀抱。

二是中美战略博弈。尽管美国深度介入这场冲突,但认为中国才是头号竞争对手的战略定位并没有改变。相反,由于这场冲突,美国的定位更加清晰、坚定。因为这场冲突使得美国看到了中国的战略能力,特别是战略定力,是急躁的俄罗斯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中国的立场使得自己能够置身事外,坐看欧美俄三方混战。同时还收获俄罗斯的低价能源,并把自己多余的能源转卖给欧洲。考虑到中俄双方军事层面的长期合作,俄方应该会给予更多更重要的技术分享。

但是这两大外部因素的严峻考验,到目前为止都未撼动中欧战略关系。从欧洲一方来讲,主要有三个原因。

欧洲争取战略回旋空间

一是大国一定要有战略回旋空间,绝不能只依赖一个国家。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是绝对靠得住,美国也不例外。特朗普时期奉行美国优先,对欧洲大打贸易战,还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逆转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此时的欧洲就靠和中俄协调共同应对。不仅特朗普,就是小布什时代,美国也是大搞单边主义,甚至不顾欧洲盟友的反对强行发动伊拉克战争。那个时候,法国和德国也是依靠中国和俄罗斯建立反战和平联盟与之对抗。再说两年多后美国就要大选,谁都不能将支持率很高的特朗普获胜的可能性排除。

二是俄乌冲突使得全球大国平衡被打破。俄欧被削弱,中美则愈强。中美战略竞争日益成为最主要的全球地缘政治因素。对于欧洲来讲,在中美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立,能够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简单讲,中国对俄乌冲突保持中立可以谋取国家利益最大化,在中美之间欧洲不选边也同样会收获巨大的战略利益。

欧洲本是地缘政治的发源地,岂会不知个中奥秘。早在俄乌冲突之前,面对美国打压中俄的形势,欧洲就刻意与美国保持距离,从而引得俄中两国都积极拉拢。俄罗斯的北溪管道和中欧投资协定都是这一战略的回报。只不过美国外交能量更大,利用欧洲对价值观迂腐的坚持和俄罗斯缺乏定力的特性,一举彻底终结了俄欧关系。现在深陷困境的欧洲,外部唯一可打的就是中国牌了。

三是中欧相距遥远,相互之间本就不存在地缘政治张力。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说的,中国不是大西洋国家,不应成为北约优先事项。现在俄乌冲突使得俄罗斯成为欧洲最大的安全威胁和挑战,中欧关系的这一特点就更为突出。坦率讲,俄罗斯对欧洲使用能源这张牌,既是拉拢也是制约。这次俄乌冲突俄方屡屡“断气”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但中国追求的是战略互利,并无要挟之意。所以欧洲和美国的对华战略就有了根本性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法国明确提出“欧盟不应该联合美国对付中国”。

从中国角度来讲,则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就是美国因素。今天的中国对中美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深知双方的遏制和反遏制是主要矛盾而且是无法被替代和转移的。这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形势完全不同。当时美国一超独大,没有哪个力量有意愿去挑战它。美国面对的都是可能的、潜在的威胁,它可以按照自己的轻重缓急标准出手,每一个目标都不具急迫性。所以刚上任的小布什政府虽然首先对中国出手,但随着“9.11”事件发生,美国就立即联手中国把反恐作为头号敌人。这并非小布什政府的战略失误,而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即没有哪一个是真正现实的威胁,美国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转换。

但现在不同了,中国综合实力已经是全球第二,而且中美差距仍然急速缩小中。美国已经把中国视为其霸权最重要、最迫在眉睫的挑战者。这个时候,即使是再发生“9.11”,也只能一定程度地分散美国的力量但不会改变其战略。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选择此时出手,也是为什么美国面对这样的强国如此直接猛烈的挑战,它仍然要在台湾问题上小动作频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肯定要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应对美国的遏制。俄罗斯已经站到中国一边,剩下有分量的就只有欧盟。

中国站在全球最佳战略位置

第二,中国现在站在全球最佳的战略位置,可以静观欧美俄三方博弈,并拥有“美国力量分散、俄罗斯依靠中国、欧盟不追随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收获。对于中国而言,必须尽可能保持当下战略态势。所以一方面,中国除了借机向前推进统一,总体上是冷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一再挑衅,不随之起舞。

另一方面则是对俄乌冲突中立。俄乌冲突从本质上是美俄对抗,而且欧美也都不讳言这一点。所以中国拒绝配合欧美谴责和制裁的立场是合理的。当然这场冲突如果从表面上看、形式上看仍然是俄乌两个主权国家的冲突。所以中国也自然不会直接介入。

所以只要中国保持定力,就可以借力俄罗斯和欧盟,从容应对美国,在尽可能小的阻力下实现民族复兴。

旅法政治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原标题:国际关系/从德总理访华结果看中欧关系前景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宋鲁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