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欧洲的盟友关系近期面临大考。贸易摩擦增加,欧盟质疑美国剥削欧洲、转移欧洲企业,与此同时,欧洲与中国的关系有松动迹象。
中共二十大后,中国与欧洲互动频繁。上月初,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中国,并获得了中国的採购大单。本月初,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也访问了中国,法国总统马克龙及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亦已宣布明年访问中国,外界分析人士称,这展示了欧洲对中国的现实态度,并预期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在短期内将实际上有所改善。
中欧关系自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趋向紧张,近期出现缓和,最直接的考量是深化经济合作需求。2020年中国首次取代美国跃升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21年中国和欧盟贸易额首次突破八千亿美元……二十大后,中国在多个场合持续释放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的信号,这对于深陷经济衰退泥潭的欧洲而言是重大利多。
与此同时,盟友美国却频频为欧盟“挖坑”。俄乌冲突后,欧盟紧跟美国制裁俄国能源,却深陷能源危机,被逼高价购买美国石油、天然气。马克龙就曾痛批美国售予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是美国本土四倍。此严重打击欧洲民生,并重挫企业生产,严重损害欧洲竞争力;美国为断绝中国高端芯片来源,逼迫佔全球光刻机市场六成以上的荷兰阿斯麦公司,跟从美国八月通过的芯片法,停向中国出售光刻机,然而中国市场佔阿斯麦营业额三成四,停售将重挫该公司及荷兰经济,荷兰政府已表明不会照跟美国要求;最令欧盟恼怒的是美国八月实施的《通胀削减法案》,大行保护主义,补贴国民购买电动车,并规定电动车及电池须为美国或与美国有自贸协议国家所生产的,将重创欧洲车在美销售。此外,美国对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洁淨氢能等亦有类似保护主义措施,同样打击欧洲洁淨能源业。为此,不少欧洲不少巨企为取得美国补贴或降低能源成本,过去两三个月纷纷宣布将生产转往美国,将长远挫伤欧洲制造业,伤害欧洲经济根本。为此,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威胁要与美国打贸易战,马克龙更登门要求拜登取消《通胀削减法案》。对此拜登表示不会为法案道歉,仅口头承诺会作出“微调”,让欧洲更容易得到补贴,后续尚仍未见落实。
美欧中关系近期微妙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欧洲“战略自主”需求。美国对待欧盟的态度是希望能更多的追随美国政策,以美国为中心。但以德法为核心的欧洲国家追求欧洲的“战略自主”。马克龙就曾公开表态称,法国和欧盟在中美问题上应保持“独立的地缘政治”,“我们不应被要求选边站”,“无论在哪,我们必须保持行动的自由”。与此同时,拜登上台后,从阿富汗撤军以及法澳潜艇交易事件到《通胀削减法案》,都令欧洲对美国滋生不满。
美欧中三方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未来是否会再度陷入复杂的多方博弈之中,三方将如何运作,是否会有新的发展……在在都有待观察。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