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香港基层医疗体系,应对人口老化

2022-12-20 14:58

连日天气寒冷,加上新冠确诊宗数不低,入院人数激增,导致公立医院急症室几乎迫爆,求诊者平均需轮候7至8小时,苦不堪言。这一严峻现实,凸显现有的公共医疗系统不胜负荷,难以为继。特区政府昨日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建议善用市场力量,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系和理念,以应对人口老化带来的长远挑战,可谓来得正是时候。

香港公共医疗系统严重失衡,早就备受诟病。这边厢,公立医院医生约占全港医生总数约45%,照顾着全港90%以上的病人;那边厢,超过全港医生一半的私营界别的医生,仅照顾全港10%的病人。由于光顾公院的多为基层市民,而看私医的多为中产以上人士,香港的贫富悬殊,在医疗资源方面得到集中的体现。虽然特区政府近年不断扩大两所大学的医科招生名额,希望改变“公院十个茶煲七个盖”的窘境,但由于公私营医疗的待遇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公院医护流失率居高不下,人手荒问题基本上无解。

今年初第五波疫情爆发时,各公院人满为患,医院大门前搭起了帐篷,而有些私家医院却拒收新冠病人,引起舆论广泛批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行政长官李家超月前发表的首份施政报告,在医疗卫生政策方面提出大刀阔斧改革方向。根据昨日公布的《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包括五大基层医疗改革方向,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透过建立地区康健中心,在“一人一家庭医生”的理念下,私营医疗界的力量被整合进入基层医疗体系,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纾缓公院的压力。

作为改革试点,政府率先推动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治理先导计划”。明年开始,公院将转介地区康健中心识别的有高血压或糖尿病高风险的市民至私营界别,作进一步的检查。确诊病人将获安排私家医生及专职医护团队的治疗服务,持续管理慢性病和预防并发症,政府会资助约一半的检查和治疗费用。政府亦会成立督导中心及策略采购统筹处,指挥及统筹基层医疗服务。

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的照顾和定期看诊,有关病人分流至基层医疗体系的私家医生,公院求诊者数量将减少,可以集中力量治疗其他的病人。这是一个多赢方案,公院减轻了压力,长期病患得到适切治疗,一般病人轮候时间有望减少,私家医生增加了业务和收入。值得一提的是,看诊者以长者为主,有了完善的基层医疗,长者可就近看诊,免去山长水远去公院的奔波之苦,也不必长时间排队。

就健康理念来看,预防胜于治疗。很多人身体不舒服也不愿看医生,原因是去公院怕排长队,看私院有经济压力,往往拖到病情加重,才不得不求诊。加强基层医疗后,市民可以从预防着手,从识别高风险者开始,市民的健康将得到更多的保障。

有关蓝图提出的建议切中时弊,将引领香港医疗系统的发展方向。但推出蓝图只是第一步,如何落实及完善才是最关键,这需要思虑周全,需要有完善的配套。包括向市民解释有关理念,以及建立大数据系统,既方便市民使用系统,也方便政府持续地进行数据分析及调查,支援和优化医疗卫生政策。香港得以维系一个可持续和健康的医疗系统,才能呵护每一位市民的福祉。

原标题:完善基层医疗体系 应对人口老化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