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昨日公布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恒常化的具体方案,合资格企业即日起提交职位空缺;同日内地院校新年度招收本地文凭试毕业生计划开始报名,且新增了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鼓励港青到内地就学、就业是中央的长期政策,且力度越来越大,关键是要做好配套支援,令有关政策发挥最大效益,惠及更多的香港青年。
为配合大湾区发展,特区政府于2021年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港青到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拓宽视野,抓住国家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参与企业以不低于18000元的月薪聘请合资格毕业生,并派驻他们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职培训,特区政府会按照企业聘请的毕业生数量提供每人10000万元津贴,为期18个月。计划推出后反应热烈,获得400多家在香港和内地都有业务的企业支持,提供的职位涵盖不同行业,共有约20000毕业生申请计划。迄今,在计划下入职的青年超过1000人,而参与的企业及青年都对计划有正面的评价。有调查显示,七成以上参与青年有意继续留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
特区政府趁热打铁,去年的施政报告宣布将有关计划恒常化,大方向完全正确。随着疫情远去,香港与内地全面复常,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青年希望通过这项计划,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寻找发展机会。但毋庸讳言,不少港青既对北上发展跃跃欲试,又心存疑虑,比如担心普通话沟通能力不足、在内地没有人脉、难以适应内地职场环境,更担心碰到实际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支援。这些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特区政府要急青年所急,想青年所想,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早前特区政府表明会进一步优化方案,包括成立专责队伍推展计划;加强企业、院校、雇主团体及其他持份者的联系;尽早向参与计划的毕业生提供大湾区就业的实用资讯;跟进受聘者参与计划期间及完成计划后的就业情况;加强宣传推广,让本地青年更了解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这些措施具有针对性,但关键在落实。
其实,鼓励港青北上就业与鼓励港青北上就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内地招收香港文凭试毕业生的大门越开越大,参与院校逐年增加,今年达到创纪录的132家。香港学生到内地就学,有助提高普通话沟通能力,建立起同学关系和社会人脉,并通过工作实习等途径提早熟悉内地的职场环境,相比在香港读大学的青年,他们更容易留在内地发展。对参与计划的企业来说,港生英文能力较佳,具国际视野,加上在内地读书的背景,可以更好发挥熟悉两地的优势,聘请他们的意愿也会更高。
青年是香港的未来。习近平主席在去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特别关心关爱香港青年人,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的成长成材创造更多的机会。内地院校增加招收港生数量、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恒常化以及内地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向港青敞开招聘的大门,都体现了中央支持港青不遗余力,这样的好政策会陆续有来。当然,好的政策需要好的配套,大门开了小门也要开,各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将大湾区和内地其他地方变成更多港青实现人生理想、大展拳脚的重要舞台。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