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医疗系统长期欠缺人手,港府继修例引入海外受训的医生后,现在准备再接再厉,计划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训护士,只要在受僱一定年期后,便可免试正式注册。此举降低引入护士门槛,相信有效大幅吸引内地和东南亚护士赴港工作,补充医院和院舍护士短缺问题,以免医疗服务质量转差。
迅速有效增人手减公院负荷
医务卫生局昨天向立法会提交文件,提出拟修订《护士注册条例》,将开辟3个新途径,包括有限度注册、特别注册和暂时注册/登记安排,引入非本地培训护士,期望年中向立法会提交草案。有限度注册制度下,申请人不论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都可申请赴港在认可护士学校、院舍和社福机构等工作。至于特别注册制度,申请人须在卫生署、医管局工作,在指定机构全职受僱一定年期,表现令人满意就可获免试正式注册。暂时注册制度则容许海外护士赴港作短期学术交流和临牀示范。
当局拟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训护士,主因是香港长期欠缺医护,近年流失情况更严重。港府2019年委託港大进行的医疗人力推算,2030年将欠缺1610名医生和3679名普通科护士,到2040年则分别欠缺1949名医生和5060名护士。可是,近年公院医护因不满工作负荷过重而跳槽到私院或移民,令到医生流失率达8.1%,而注册护士及登记护士流失率分别达11.2%和14.8%,令医护荒日趋严峻。
当局明白到培训一名本地医护需时,动辄至少需5年时间,即使再大幅提升培训学额只属远水,难救近火。当局前年已率先修例引入海外医生,迄今成效不理想,只聘请到十多名医生,所以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医管局下月派人到海外抢人才,先向最多香港留学生就读的英国医学院埋手,目标是短期招揽100名海外医生;另方面是修例吸纳更多非本地受训护士,关键也是拆牆鬆绑,因香港执业试向来透明度低,及格率也相当低,2018至2022年间每年新注册的非本地培训护士人数仅2至25人,一直被诟病保护主义色彩浓厚,令持有外国护士执业资格人士返港,最终要被逼转行。
现在港府准备修例让非本地受训护士可免试注册,明显是降低门槛,但相信不会引起太大争议。首先,护士不涉及开药或动手术,故要求不会像医生般严苛,而且当局正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地区康健中心核心团队以护士为主,再加上香港人口老化,院舍对护士的需求更殷切,相信市民会认同输入非本地培训护士的需要和逼切性。
事实上,去年疫情高峰期,香港公院濒临崩溃之际,内地医护赴港支援,在照顾新冠病人方面并没出现问题,因他们都谙广东话,在沟通上没有任何问题,而且经历该次交流,也让市民对内地医护的水平及表现大为改观。一旦当局决定修例输入海内外护士,考虑到语言沟通等因素,相信内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护士会成为罗致的主要对象。
把好专业关保医疗服务水平
当局降低门槛,目的是可迅速有效增加护士数目,但仍须先谘询本地医护团体意见,了解对方的忧虑,并严格把好专业关,确保申请者取得专业护理学士或高级文凭资格,而其工作表现又符合香港医疗服务水平,并安排他们要先学习本地文化和与病人相处的方法,让其能融入本地医疗文化,从而抚平本地护士情绪,以免影响彼此今后合作。
港府准备引入外地受训护士,是朝缓解医护人手短缺方向迈出一大步,本地医护团体亦应从市民健康福祉出发,放开怀抱,接纳内地和海外护士,大家携手合作,才能避免人手荒、工作量不断增加的恶性循环持续下去。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