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三隧分流方案不尽人意,盯紧流量适时调整收费

2023-06-30 15:34

三隧分流方案日前终于在立法会三读通过,计划会分两阶段实施,冀望能起分流作用,纾缓隧道塞车情况。方案一旦实施,效果会否符合预期,有待时间验证,但港府须密切蒐集隧道行车数据,再因应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收费。

泊车费高昂未必改变出行习惯

政府将于8月2日收回西隧经营权后便推出首阶段分流计划,并采用“633”收费方案,即私家车使用西隧收费下调至60元,使用红隧或东隧收费则调高至30元。年底将实施第二阶段方案,届时三隧按不同时段作出不同收费,繁忙时段西隧维持60元收费,但红隧和东隧收费却调高至40元,一般时段三隧划一收费30元,非繁忙时段则划一收20元。至于商用车和的士由8月2日起全日分别划一收费50元和25元。

当局强调,首阶段分流方案旨在缩窄三隧收费差距,使西隧跟红隧差价由现时55元缩窄至30元,吸引更多车主转用西隧,而的士无论使用哪一条过海隧道,全日划一收费25元,以杜绝司机为节省隧道费绕道而行,达致地理分流。至于第二阶段的不同时段不同收费方案,旨在改变驾驶人士的出行习惯,提早上班和延迟收工,达致时间上分流效果,甚或转而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纾缓隧道挤塞。预计措施落实后,早上繁忙时段红隧和东隧车龙分别缩短1至1.5公里和0.5公里。

不过,这只是政府从政策最好方面的推算结果,认为车主会为了节省繁忙时段高昂的隧道费,宁愿提早上班和延迟下班,却没有从另一角度去看问题。早上班、迟收工,意味汽车要在收费停车场多泊几小时,而香港停车场时租收费高昂,泊车费随时贵过隧道费,令车主得不偿失,未必有足够诱因改变出行习惯,繁忙时段可能仍是出现长长车龙。对住在东九龙的车主来说,只会继续选择使用距离最近的东隧,无法起到地理分流效用,而东隧加价却只会增加其交通开支,没有什么得益。

大部分商用车可算是三隧分流的最大受害人,小巴、校巴、保母车、旅游巴同属搵食的商用车,不论使用哪条过海隧道,均划一每次50元,但的士仅收费25元,早已被人诟病有欠公平。商用车司机为了节省营运成本,现时大多使用红隧过海,每程收费10元,将来却增至50元,增幅4倍,令成本大增。营运者即使不想加价,但面对每天都要多次使用过海隧道,小数怕长计,最终可能逼不得已将成本转嫁给顾客或家长,结果会流失客人或学生,使生意大减;纵然部分家长无奈接受加车费,同样也面对日常开支增加,推高通胀。

或助长白牌车蚕食的士业生意

此外,私家车在非繁忙时段使用三隧划一收费20元,明显比的士25元平,可能变相鼓励市民乘坐白牌车过海,蚕食的士业生意,而的士司机在收入减少下,或会提出加价要求,最终结果也是让通胀升温。

虽然港府会在实施三隧分流后检讨有关成效,但相信最快也要到明年第二季,即第二阶段方案推行3个月后,掌握足够行车流量数据才会进行。然而,红隧和东隧早已严重饱和,分流方案是否真的像当局预估般理想,有待观察。当局在首阶段推行后,更应密切留意车流数据,一旦发现情况不似预期,甚至衍生了一些新问题,便应适时作出收费调整,务求让方案能顺利推展,纾解现有隧道挤塞问题。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