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料到】厘清一带一路角色,提升信心势在必行

2023-09-04 08:09

今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一带一路”10周年。“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发展迅猛,内地与相关国家的贸易额翻了一番。香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享有完善法制、低税制,以及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遗憾却未见取得相应成效,有港商甚至有信心不足、难以发挥之感。要在这场竞赛中稳占一席,香港需要厘清自己在一带一路的角色,协助港企发展所长。香港经济环境整体低迷,说实话,无论推出怎样的刺激政策,此时此刻“信心”对于社会来讲才是最重要的,特区政府需要给予更加清晰的发展规划,让企业、让资金、让市民重拾信心,拉动经济。

一带一路

近年来,开发和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是特区政府一大目标。中东国家资金雄厚,东盟发展走向蓬勃,港府希望本港企业,藉着法律、航运、会计、金融、咨询等专业优势,打进该两大经济体的市场,又期望将中东的企业和资金引进本港,从而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支撑,发挥“超级联系人”角色。不过,由于不少国家的商贸发展、法制和金融等相关制度未臻完善,很多港企对于到“带路”国家经商,仍踌躇不前。加上一些大型基建多由国企牵头接洽,在欠缺领头羊的导引下,港企不敢轻言投资。即使是港商熟悉的东盟国家,中小港企也自觉难有优势与国际品牌竞争。

港企在“一带一路”国家无法入局,最大症结是信心不足。要提振港企信心,政府除了要对全局有整体规划,更须设立便利营商的政策,如税务优惠、支援基金,并适时提供最新资讯和方向指导。与此同时,更应在国家层面争取更多的协助,例如由政府协调联系内地国企,让港企成为合作伙伴,借力进入这些市场,减轻他们在融资、法律等方面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香港须厘清自己在“一带一路”的角色,无论在国家或是世界层面,香港都要明确知道自己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十四五”规划确立香港为八个重点领域的发展中心(“八大中心”),包括国际金融、国际创新科技、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航空枢纽、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以及区域知识产权贸易等范畴。作为国家对外的重要窗口,香港要配合国策积极参与“带路”建设,将香港打造成支援“一带一路”项目的全能枢纽,为“走出去”的内地企业在对外贸易、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法律咨询、境外资金调动等方面提供助力,同时推动本港经济转型和谋求长远发展。当确立发展方向后,企业才能有信心大展拳脚,投入资金,聘请人手,搞活经济。

事实上,信心不足是目前香港经济的桎梏。环球加息,股楼齐挫,港人身家缩水,加上对行业前景缺乏信心,他们自然勒紧荷包,不愿消费。而疫情过后,大湾区的便利生活及服务价格优势更吸引港人北上消费,令本地经济雪上加霜。盈收下降逼使企业为生存而削减投资与成本,减少投入、减少招聘,更令整体社会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政府推出保就业、消费券、“开心香港”,以至提倡搞活夜市,无非也是要提振市民消费信心,稳住商家信心,从而搞活经济。但这些工夫可能并不能治本,市民是否愿意消费、企业是否愿意投资,其实源自他们对香港的经济前景是否有信心。政府不给出全盘规划,企业和市民信心不足,不知何去何从,自难搞好经济。就算大搞夜市、延长营业时间,也只可作为其中一项吸客措施,对振兴投资、内需、进出口等范畴也是无济于事。

“信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源动力,特区政府需要更主动积极地刺激本港内需,全面重振消费信心,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开拓新经济增长点,以及为资本市场拆墙松绑,让企业和资金恢复信心,让经济恢复活力。期盼香港可以藉  “一带一路”,重新思考和规划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路向,提振社会信心,推动香港重上轨道。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