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相斗,王彪之挽救岌岌可危东晋

2023-09-19 11:45

权臣与皇帝的争斗可以说贯穿东晋政权始终,坐镇重镇的大族武将遭到中央的猜忌,若是中央想要重振帝室,则又会激起兵变谋反,双方就这样互相牵扯,直至东晋灭亡。其中的大戏,当属历仕七帝,总理朝政的司马昱和官居大司马、野心昭然若揭的桓温这二人之间的争斗了,而王彪之,正是前者的重要依仗。

身为琅琊王氏的一员,王彪之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在家族的庇护下,王彪之轻而易举就步入东晋高层的行列,历任尚书郎、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廷尉、吏部尚书等职,屡有献言,并受当时的辅政的抚军大将军、会稽王司马昱所器重。

为了维护东晋的统治,王彪之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建言献策。

永和八年(352),殷浩奉命北伐,大败,殷浩因此被桓温弹劾,被贬为平民,遭到流放。殷浩北伐的失败使得司马昱一党声望大失,东晋内外大权由此掌握在桓温手里,不过王彪之并未因其势大就就放弃抗争,他还在继续为司马昱献策削弱桓温。

太和六年(371),六十岁的桓温决定威逼朝廷,效仿伊尹、霍光,废晋帝司马奕,拥立司马昱为帝,并大肆捕杀对自己有威胁的能人名臣,此举大大震慑了群臣,由于王彪之协助桓温筹备废立的礼仪,因此逃过一劫。

司马昱早已没了昔日对抗桓温的神采,常惧废黜,害怕一死,竟然在被立为帝后的第二年就重病身亡。就在桓温认为自己终于可以篡晋自立时,没想到却被王彪之和王坦之联手镇压,司马昱临终前写下“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的遗诏被王坦之当面撕毁,王彪之则是先一步拥立太子司马曜,又拒绝太皇太后褚蒜子想要让桓温摄政的提议。

好在王彪之赢在了寿命更长这一点上,没能等到禅让或是摄政的桓温却迎来了自己的死期,临死前,他仍逼朝廷加其九锡之礼,且多次派人催促,可以说是明摆着要学魏武帝曹操故事了。又是王彪之出面反对,借口大文豪袁宏所撰的锡文不好并命其修改,借此拖延时间,最终熬死了桓温。

桓温死后,桓温之弟、扬豫二州刺史桓冲与谢安共同辅佐朝政,和兄长桓温不同,桓冲忠于晋室,自以为才干在谢安之下,于是主动放弃辅政和扬州刺史之位,缓解桓氏与朝廷的矛盾。于是王彪之升任尚书令,与谢安共同辅政,且被后者倚重,“朝之大事,众不能决者,谘王公无不得判”。太元二年(377),王彪之逝世,朝廷赠光禄大夫之职,谥号“简”。

作为抗击桓温的中流砥柱,王彪之扶持着“不成器”的司马昱,后半生一直在与权臣抗衡,手无寸铁的他不仅没有死于争斗,反而还保住了司马氏的帝位,“自顷以来,君谋无遗策,张、陈何以过之”,此等扶天倾挽狂澜之壮举,确实有张良、陈平之风范。

 


相关阅读